|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7-31 22:17: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乃自刎而死。 1.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乃不知有汉 C.以故汉追及之 以其无礼于晋? D.项王瞋目而叱之 夜缒而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棋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礼之,乃坐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自晨至于日昃于今七年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案求署字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遽:立即
C.文炳辞,不许辞:推辞
D.吾恨不为国死边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以勇气闻于诸侯
B.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C.疾笃,洗沐而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D.则吾死瞑目矣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董文炳处事机智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②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
③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④穷寇可以计擒
⑤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⑥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