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2:22: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历来,各类英雄在现实中遭遇失败或郁?郁不得其志之后,不外有以下几种倾向或结局:一则转移情感、寄托志向;二则隐居桃园、了却残生;三则颓废丧志、郁郁寡欢;四则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你认为屈原属于哪一类?对此,你有什么评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类。我认为,屈原及其《离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体现了这样的可贵精神和意境,所以,它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然而,我也认为,屈原及其情怀,还不是真正顶尖英雄的情怀。我心目中的顶尖英雄,应当是: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真正的英雄,总能蔑视严酷的现实、总会超越无穷的失败(至少在思想上);他们不会逃避、不会堕落,也不会转嫁(把奋斗寄托于来世或上帝),他们只会坚信自己、以及同志间组织起来的的强大力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诗词,回答下列问题。(7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诗,着重刻画了与众不同孤桐的形象。你认为最能表现出孤桐独特品格的两句诗(一联)是(3分)
???
小题2:结合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简要赏析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4分)
?


参考答案:小题1: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3分)
小题1:结尾两句是说在清明盛世不忘解决民间疾苦,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从全诗看,“孤桐”的形象就是诗人自身的人格写照,他借“孤桐”以言志,尽管为变法屡遭打击,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表达了愿像“孤桐”那样,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内心情感。(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3 分)
 ?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 分)


参考答案:⑴特点:幽静、优美、和谐。意象:雨中的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
⑵“闲”。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气息。


本题解析:(1)1 分,答出幽静即可,2 分,对三个得1分。
(2)诗眼一分,手法1 分,理由1分。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优美、和谐的山村风景。
  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秋夜?体现主人公什么心情?(5分)
【小题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表现夜漫长,主人公难以入眠。(5分)
【小题2】从修辞上用了拟人和呼告的手法,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原来前面的景都是为了最后一句抒情服务的,希望秋霜在寒衣未寄之前不要飞降,思夫之情,何其浓也。(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6分)
祝英台近 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肖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去,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宝钗分”,古代情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小题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小题2:结合全词,赏析划线词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婉约(1分)?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1分)
小题1:拟人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将带愁来却不带愁去的“春”人格化,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伤春怀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