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
小题1: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阙着重写景,蟋蟀啼鸣、檐花飘落以动衬静更显出秋夜的幽静。三四句“乍凉”突出词人接近帘幕的感觉,“绕”则写出香炉里的烟萦绕屏风的情景。上阙把听觉、视觉、触觉组合在一起,渲染了秋夜的清冷气氛和孤独寂静的境界。(手法2分,分析3分)
小题2:下阕重在抒情,“堪恨归鸿”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1分),词人埋怨归鸿情薄,暗含被排挤、罢职而产生的对人情世态的慨叹(2分);由于中原阻隔,归鸿又不传书信,无法寄生传语,就只能忘掉前约、任凭寂寞。下阕也抒发了词人被人排挤,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恨不见中原收复的失望、无奈的苦闷寂寞之感(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一些常用的诗歌赏析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 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啼”“檐花落”给人以动感画面,更衬托了夜的幽静;“乍凉”写出了秋夜的凉意;“绕”以炉烟衬托词人的孤寂。词人通过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从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来渲染清冷孤寂的氛围。
小题2:此类分析词人情感的题,要在反复品读词句,整体理解和把握词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理解词人写作的背景,通过对一些表现手法的分析来表达出词人融于里面的情感。词人以“归鸿”来比喻书信,一个“薄”字把没有书信的怨恨与寂寞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注释可知,这也暗含了词人对被排挤的罢职后对人生的感慨;从题目,注释透露的信息,也可得出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寂寞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①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②。
注: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①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②维摩: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
小题1:词中“拍碎双玉斗”典故源自教材哪篇课文?结合上阕内容,分析作者情感。(6分)
小题2:下阕作者为何感叹人生“蹉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鸿门宴》,用典抒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于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小题2:“千金剑,万言策”表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把自己的满腔血泪,通过文字抛洒了出来。下阕对于自己的“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的状况,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失望。
点评:题干已对答题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结合上阕内容来分析作者情感。对此,那就要先看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词的上阕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实际上词的下阕是这种情感的延续。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分析某句的思想感情,或者某一联、某一片的思想感情,都应该着眼于全诗。
小题2:试题分析: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面对山河破碎,作者深感痛心,却又无能为力;面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但又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点评:这首词的下片说“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借酒浇愁,恐蹉跎岁月。“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则揭示了作者感叹蹉跎的原因。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抓住词的体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启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小题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小题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3: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本题解析:每空一分,丢字、多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注意下列字形:“须臾”“扪参”“胁”“膺”“坐”“华”“尊”“酹”。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翳翳(yì):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④床敷:安置卧具。⑤杖屦(jù):扶杖漫步。
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寓情于景);以鸟鸣声烘托环境的宁静,心情的悠闲。
2.诗人从煊赫一时的相位位置上退下来,心理未免失去平衡,骨子里当会藏有一种罢相后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活动叙述和北山鸟意象描写,就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无人相知之感。但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在平和闲淡中蕴藏着对政局的不满,绵里藏针令人不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