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31 22:35: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但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一直为后人模仿。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白诗却一反常态,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残之日,对眼前盛开的鲜花产生怜惜之情,表现了诗人爱花怜花的一片痴情。(意对即可)
2.“把火看花”的意象新鲜,把诗人爱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为后人争相模仿借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默写。(任选6空作答,每空1分,多答的按前6空计分,共6分)
(1)?,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
(8)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2)故垒西边(3)落霞与孤鹜齐飞(4)木欣欣以向荣(5)不坠青云之志(6)倩谁人唤取(7)竟无语凝噎(8)以先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岫”“鹜”“倩”“噎”。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小题1:上片写景的句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有所创新。试比较“燕入谁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几句抓住黄昏秋江具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雨过天晴,晚霞映照江面,潮水退去,江岸留下几许沙痕,落叶声中阵阵寒意穿透窗纱,(2分)营造出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2分)
小题2: “燕入谁家”的疑问,深刻揭示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百姓流离失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或:“燕入谁家”暗指朝代变迁,投降派投降新朝,表达了作者对南宋覆亡的慨叹和对投降派的嘲讽);(2分)“飞入寻常百姓家”描写南京城的历史巨变,表达的则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小题2:“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运用典故,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王朝由盛而衰。“寂寞”与“豪华”形成今与昔鲜明的对比。夕阳西下喻写国家的衰亡,“又”字体现了词人对历史兴替的无奈。最后以大雁南飞作结尾,具有弦外之意,燕子还会“说兴亡”,而大雁目睹山河变化无动于衷,将情与景结合起来,感情悲凉。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