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徐再思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
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1)此曲前三句是如何描写春景的?(4分)
(2)曲中的一问一答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1)①色彩对比。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②动静结合。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 鸳鸯在暖暖的沙上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每点2分)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那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说说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就可答出拟人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 zhu6):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民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2)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①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扁②。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①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②“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
小题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2分)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2分)
小题1:(4分)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或:对天下兴亡之事的关切)。(2分)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或:反清复明壮志未酬)。(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共10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