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31 22:42: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于是余有叹焉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参考答案:1. B
2. A
3.D
 4.(1)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本题解析:1.“枉”应解释为“屈尊”。
2. ④指刺客的特点;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
3. “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
4.无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①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一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 “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 “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审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领望久矣——引:伸着
B.陛下听断于直——委:委托
C.若不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亟:赶快
D.及谢政,刘吉之——过:指责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 )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⑥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
B.万贵妃当时很有威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敢告诉皇帝。
C.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
  (2)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丰厚是应该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说:通“悦”,高兴,愉悦
C.今梁王不伏诛。诛:讨伐
D.鲁王闻之,大惭。惭:惭愧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者,不倍德。倍:违背、背叛
B.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服:使…臣服,收服
C.后数岁,叔坐法失官坐:因为
D.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没有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能体现田叔“廉直”的一项是
①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②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
③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
④王长者,不倍德。
⑤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
⑥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译文:?
(2)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译文:?
(3)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译文:?


参考答案:C C D C


本题解析::1.C?诛,刑戮,杀害。2.C?坐:犯罪3.D?①表明田叔的忠义;④与田叔无关。4.C?孟舒并没有主动率士兵抵御,而是士兵主动登城御敌的。5.(1)恰好事情被发现觉察了,汉朝下诏书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2)(皇上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3)这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而犯法获罪,被免职。?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喜欢剑术。田叔为人廉洁正直,喜好侠义之风。交游各位公卿。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赵王认为他很贤能,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
恰逢陈豨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国的相国赵午等数十人都为此很愤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皇上对待您竟是如此,臣等请求发动叛乱。”赵王把自己的指头咬得出了血,说:“我的父亲失去了封地,如果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不能下葬,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于是贯高等人议论说:“赵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最后私下里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现觉察了,汉帝下诏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这时汉帝又下诏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自称是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查清楚了,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称赞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
汉文帝刚即位,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忠厚长者啊,应该能够知道。”田叔叩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忠厚长者。”这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而犯法获罪,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忠厚长者本该杀人吗?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忠厚长者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跟随赵王张敖,想要为他效死,自己哪里料到要做云中郡太守呢!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困苦。匈奴王冒(mò,墨)顿(dú,读)刚刚征服北夷,又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登城拼死抵抗,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作战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长者的原因。”于是皇帝说:“孟舒真是贤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
数年后,田叔触犯法律获罪而丢了官。梁孝王派人杀了过去吴国的国相袁盎,景帝征召田叔来查办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获了梁孝王的案情。返回朝廷禀报,皇上说:“梁孝王有那样的事吗?”田叔回答说:“有那样的事。”皇上问:“事实在哪里呢?”田叔说:“皇上不要把梁孝王的事当作(大事)追究啊!如果梁孝王不伏法受死,这就是废弃了汉朝法律;如果他伏法受死,那么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些都是陛下的忧虑啊!”从此,皇上认为他是大贤人,让他担任鲁国国相。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岌然如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屈随物——委屈: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逐性——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君——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B
5.①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且命名为“直节”。
  ②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③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