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2017-07-31 22:55: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吴胜兆之祸 豫: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其乏 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属 见: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尤先生终身精诣之书②徐尚书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
B.①尤留心经世学②诏下,诸公争欲致
C.①孝感惧止②荐不出,其名愈高矣
D.①直抵山海关外,观大东②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备有事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②焦原毒浪,日无宁晷
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⑤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
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的一生是为实现他的报国之志而劳苦奔波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悲剧的一生。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渐渐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
5.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原文】: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文】: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文】: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所帽著:戴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降低自己身份
C.晚乃于光、黄间曰歧亭遁:隐居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方山子见之与②神者不宜如是
B.①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
C.①方山子亦矍②举之翲若挥虚焉
D.①见其所著帽,方屋高②归谋诸妇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见方山子两骑
B.先破秦入咸阳者
C.三江而带五湖
D.羽觞而醉月
小题4:下列句子与“何为而在此”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复何道哉
B.复之以五十
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D.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夜恭职;久,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变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节)
【注释】①擐:huà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公府 辟:征召
B.诸山越不    宾:成为宾客
C.初皆怖威,夜恭职 夙:早
D.自春夏,冠乱尽平讫:通“迄”,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两掾署,事入诺出 若属皆且为
B.久,吏以盖不视文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C.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加偏将军,病卒官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四、(30分)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5分)
(2)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3分)
小题4:第Ⅰ部分《黄盖传》文段表现了黄盖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定伯捉鬼?
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搜神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伯诳之诳:欺骗
B.鬼便先担定伯数里担:背
C.我新鬼,故身重耳故:原来、旧有的
D.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唾:吐唾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欲至何所?(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1)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2)因之以饥谨。
D.(1)“我亦欲至宛市。”遂行。(2)又郊败之,遂灭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定伯夜行遇鬼,无所畏惧,终于将鬼捉住。
B.宋定伯善于发挥人的智慧,克“鬼”制胜。
C.文章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有趣。
D.文章认为,世上本没有鬼,应破除迷信思想。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节选自《清史稿》)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殚心民事殚:竭尽
B.京漕积习相因因:沿袭
C.俾旗丁及漕运仓场俾:使
D.坐会疏措语不经坐:居留,停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3分)
①行勘圩堤,落水致疾②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
③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④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
⑤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⑥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岳起担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洗刷一番,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因此被提升为内阁学士。
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
C.嘉庆八年,岳起入京朝见皇上,因病留在京城,代理礼部侍郎。他是在被免去代理礼部侍郎的官职后病故的。
D.岳起为官两袖清风,入京后不置邸舍,最终死于寺庙。身居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他妻子为人也很正直、勤劳。
小题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