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题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2)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
(3)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
本题解析:
小题1:瞬:眨眼
小题1:A.用,介词;因为,介词。B.就,连词,表假设;却,连词,表转折。C.不译:连词,表顺承。D.不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小题1:①说的是“治心”的用兵之术,②说的是“审势”的用兵之术,⑥说的是“守备”的用兵之术
小题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意思是说,兵有奇正,兵不厌诈,要用扬长避短之正,需设“暴短”“阴长”之奇,“暴短”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
小题1:(1)“虽”“之所以”“殆”各1分,大意1分(2)“沮”1分,“穷”1分,大意1分(3)“冠胄衣甲”“兵”各1分,大意1分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郎中。英宗初,用荐擢河南右参政。居官清慎,布吏才。
正统八年,大臣会荐,迁浙江发布政使。久之,盗大起闽、浙间,赦而再叛。景帝即位,发兵讨之。原贞尝策贼必叛,上方略,请为备。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而温州余贼犹未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佥事,调军讨之。遂拜原贞兵部左侍郎,参信军务,镇守浙江。丁母忧,当去,副都御史轩鞔请留之。报可。?
景泰元年,原贞进兵捣贼巢。俘斩贼首陶得二等,招抚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男女。捷闻,玺书奖励。请奔丧。逾月,还镇。复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顺,析丽水、青田;县地置云和、宣平、景宁四邑,建官置戍,盗患遂息。论功,进秩一等。浙官田赋重,右布政使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佥事沈辚、崔源,皆得赠恤。六月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故。未几,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镇焉。福州、建宁二府,旧有银冶,因寇乱罢。朝议复开,原贞执不可,乃寝。
五年冬,疏言:四方屯军,率以营缮、转输诸役妨耕作。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苟增万人屯,即岁省支仓粮十二万石,且积余粮六万石,兵食岂有不足哉。今岁漕①数百万石,道路费不赀。如浙江粮军兑运米,石加耗米七斗。民自运米,石加入斗。其余计水程远近加耗。是田不加多,而赋敛实倍,欲民无困,不可得也。况今太仓无十数年之积,脱遇水旱,其何以济!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臣昔官河南,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悉转徙南阳、唐、邓、襄、樊间。群聚谋生,安保其不为盗?宜及今年丰,遣近臣循行,督有司籍为编户,给田业,课农桑,立社学、乡约、义仓,使敦本务业。生计平定,徐议赋役,庶无他日患。
时不能尽用。后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已,复镇浙江。英宗复位,罢归。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
(《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漕: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丁母忧,当去去:离职
B.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褒:表彰
C.汰冗食浮费汰:裁减
D.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稽:缉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赦而再叛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①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②君幸于赵王
C.①且积余粮六万石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①其何以济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小题3: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说明孙原贞“有吏才”的一组是(?)?
①原贞尝策贼必叛?②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
③迁浙江左布政使?④命考察福建庶官
⑤原贞执不可,乃寝?⑥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D(稽:考察)
小题2:C(均为连词,并且。A连词,又;连词,如果。B介词,到;介词,被。D副词,不译;连词,如果)
小题3:A(③④只能间接说明其或许“有吏才”。⑤只表明他在这事上的态度和结果,最多是表明他的影响力。)
文言参考译文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于世,德兴人。考中永乐十三年进士。授予礼部主事,历任郎中。英宗初年,因被推荐提升为河南右参政。居官清廉谨慎,有当官的才能。
正统八年,大臣会同推荐选任,迁升为浙江发布政使。很久以后,盗贼大起于闽、浙之间,赦免后再次反叛。景帝即位,发兵征讨。孙原贞曾猜度贼必叛,条陈谋略,请求为、此做好准备。到这时就命孙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获其魁首。而温州余贼还没有消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佥事,调军征讨。于是授予孙原贞兵部左侍郎,参议李信军务,镇守浙江。遭逢母亲丧事,应当离职,副都御史轩鞔请求留下他。皇上回复可以。
景泰元年,孙原贞进兵捣毁贼巢。俘虏斩杀贼首陶得二等,招降三千六百令人,追还被掠去的男女。捷报闻于朝廷,皇上玺书奖励。请求回去奔丧。过了一个月,返回镇守。又分兵扫平余寇。孙原贞上奏请求划分瑞安土地增置泰顺,划分丽水、青田两县土地设置云和、宣平、景宁四个县,设置官吏和安置戍守,盗患于是得到平息,评定功劳,进级一等。浙江官田赋税沉重,右布政使杨瓒请求将赋税平均分摊于征收赋税数目轻的民田。皇上诏令孙原贞监督,田赋因此均平。正统三年,请求褒赠御贼死事武臣。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佥事沈辚、崔源都得到赠恤。六月晋升为兵部尚书,镇守如故。不久,皇上命他考察福建众官,于是留下镇守。福州、建宁二府,以前有冶炼矿银,因盗寇扰乱停止。朝廷议论再开,孙原贞坚持认为不可,于是停止。
五年冬,孙原贞上疏道:四方屯军,大体因营缮、转输等事妨碍耕作。应当挑选精锐充实队伍,其余的都让他们归于农耕。如果增加一万人屯田,那么一年就会节省支出仓粮十二万石,并且积储多余粮食六万石,军队吃饭难道会不足吗?如今一年槽运粮食几百万石,在路上的费用不可估量。比如浙江军粮兑换运米,一石耗米七斗,人民自己来运,一石加耗八斗,其余计算水路远近加耗。这样田地不会增多,而赋敛实际上加倍了,想让人民不穷困,是不可能的事。况且,如今太仓中没有十几年的积储,如万一遇到水、旱灾害,如何来救济?应该量入为出,裁减吃公饭的官吏和不必要的开支。等到仓储丰足,渐渐减少一年的漕运的数目,则民国可以解除。臣以前在河南做官,考察众逃亡百姓的户籍共二十余万,臣都把他们转移到南阳、唐、邓、襄、樊之间。群居谋生,可安保他们不做强盗。应趁今年丰收,派亲近的大臣照此实行,督促主管官吏登记为户籍,给他们田产,督促农桑,建立社学、乡约、义仓,使他们注重根本致力于农桑。人民生活安定了,慢慢商议赋税徭役,或许可以免除以后的祸患。当时没能完全采纳,后来刘千斤之乱,果然如孙原贞所料。后来,孙原贞又镇守浙江。英宗恢复帝位,被罢职回家。成化十年去世,终年八十七岁。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尢为著名。
(选自《二十四史全译.明史》)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句式》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