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以叫“楚辞”。《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其代表作是《离骚》。
B.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C.《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继《诗经》之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D.《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的句式,形式活泼,适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1)诗中第三句是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惊”字用在此处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惊”“写出了诗人当时震惊的感情,“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说白居易遭贬时的震惊情态,从而表现出元、白二人友谊之深。(意对即可)
(2)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 “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夜已很深,惊闻乐天被贬的作者坐于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这首诗的“味”就在于以景衬情,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题1】诗歌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与其他诗人所写暮春之景的诗歌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拟人手法,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小题2】
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诗首先从节令上着手,说自然界的风物,随着季节的转换而不断更新,而痴心儿女何苦要对春天苦苦留恋;三四句从反对痴心儿女对春天的逝去而伤心遗憾上着手,指出对繁花的凋谢不需要抱恨,接下来的夏天,树木荫浓,同样令人高兴。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小说《暴风骤雨》《林海雪原》《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分别是郭全海、少剑波、冉阿让。
C.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D.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群凶”指董卓等军阀。
B.“初期……”两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灭掉董卓。
C.“军合……”两句是说诸军在讨伐中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白骨……”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