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23:01: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李清照词《鹧鸪天》,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词的上片盛赞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从首二句对桂花的正面描写看,这是由于桂花具有?的特点,下片中的“骚人”指的是?,其代表作中多以香花作喻,却独独不见桂花。
2.试结合词中桂花的形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色淡香浓(或色淡味香)屈原   
2.桂花色淡味香性柔,它没有梅菊那样引人注目的仪态姿容,却散发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可惜为屈原等历代文人墨士所遗弃不用。作者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全词自始至终在咏赞桂花,而实是在咏人,词中的桂花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性格的写照,诗人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乃在抒发自己内心的幽怨之情,同时也是对才志之士不为世用的感叹,隐寓着对压抑人才的社会现象的谴责之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释:①这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者因避乱流寓蜀地梓州。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小题1】颈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作用何在?(4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概括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描绘了一幅桃花锦簇,柳絮纷飞的明艳春景图。(1分)运用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1分)反衬出诗人离愁难遣,怕和友人后会无期的伤感。(2分)
【小题2】
①对儿时友情的惦念;②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的不舍;③不知与友人能否再相逢的伤感;④对自己迟暮飘零,前途未知的喟叹。(前两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诗的后四句写景,另起了一个头,颈联和颔联似乎毫无相干。其实,这景物描写,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全诗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一气运转,跌宕起伏;而诗句的措辞,脉络的贯通,则又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注:①筿(Xiǎo):小竹,细竹。②裛:通“浥”沾湿。
小题1: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含”字和“裛”字是颔联的诗眼。“含”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裛”比“洗”、“洒”一类字眼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意味,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细的特点。
小题2: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借代,反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改写。(15分)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要求:(1)将这首诗歌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2)用第一人称,要有恰当的情景描写。


参考答案:春天的早晨,天空中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小船,我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只见潭水清澈,一碧万顷,山峦倒影,印入眼帘,微风细拂,花香醉人。这时,水面上空的一群鸟儿叫着,在空中悠然自得地飞翔。忽然,岸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这不是好友汪伦在为我唱歌吗?他用脚踏着节拍,边走边唱,那声音越爱越近了。这歌声悠扬,充满了对我的依依惜别之情。船,终于起帆了,看着好友渐渐消逝的背影,我的视线也渐渐模糊了。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段。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