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3:05: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烦 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只有两节组成,下一节正好是上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你”在诗中可能指代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
2.这种巧妙的回环体形式使诗的旋律循环往复,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表现诗人不敢说的真实处境。(意对即可)
3.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爱上了一个女子,又不敢向她表白的一种矜持、矛盾、排遣不开的缠绵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作者骨子里透出的忧伤、寂寞的心理气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时间的残雪
瘦谷
  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真是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像、幻觉的记忆,而不能再现、重逢。
  关了一个冬天的窗户已经打开,初春的阳光径直射进屋来。我们看见石头壁炉中的火苗正在熄灭,松香的气味在阳光中像是陈旧的灰尘,在归来的故人的眼中徐徐缭绕、升腾。这一切都予人时间停留的感觉——其实只有在现实中生活得情绪沮丧的人才有这种幻觉。除此之外还有多情善感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耽于幻想、热爱童话的气质使他们喜欢做梦。他们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做这种他们称之为“艺术”和“创造”的赌注。他们与时间拔河,与时间作战。看见壁炉中火苗最后的情景,我似乎看到了这种努力的结果。这些最顽强的火苗即使在生命濒临死亡的最后一刻,它们仍然伸直身体,做一个最后的腾跳。
  这些最后的焰舌即使在阳光中也仍然可以把我们的眼睛照亮。当火焰熄灭,我们就感到我们所处的屋子、世界、时空突然一暗。但是,即使是这种辉煌的结束,即使火焰完成了这最后的挣扎,时间仍然会毫不留迹地匆匆走过。我们可以暂时保留火焰后的灰烬,但却无法保留火焰原本的音容和身体。
  火焰后的灰烬其实就是时间的残雪。这些美丽的、白色的翅膀安静地垂落下来,然后消失……
  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描述火焰曾经的、真实的样子了。
  我从冬天末尾的黑屋子中走进春天最初的山岗。早晨灿烂的阳光中,满山岗都是残雪被阳光烧灼时发出的轻轻的、咝咝的声音。残雪卷着身体,在湿漉漉的山岗上三五成群地晒着太阳。
  如果闪电已经横空出世,那么雷声是不是就要滚滚而来?地壤下冬眠的虫子是不是就要苏醒?那个名叫“惊蛰”的调皮孩子是不是就要把地上的残雪惊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连身体都会躲进时间深处?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松软、湿润的土地中,麦苗舒展开了身肢,而草则笑嘻嘻地露出了星星点点细小的牙齿。
  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娇小的白羊?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时间的残雪?
  时间在达利的画笔下可以折叠,而残雪呢?柔软的残雪却不能被一个真正的、关注时间的忧世伤生者保留,哪怕是一个短暂的季节。美丽的残雪在我们的面前匆匆走过。啊!残雪,你发出的足音是溪流、是瀑布、是东去的大江,还是枝头音乐般闪烁异彩的晶露?
  我坐在山岗的石头上,任由残雪在我的心中徐徐地漫漶,感受残雪热烈的簇拥。一条小路曲曲弯弯,我留不住你们,就像我留不住我自己。你们也留不住我,哪怕你们在这山径两旁伸出温情真挚的手,想拉住我在风中飘拂的衣襟。
  除了山岗上停留着残雪外,河流上也有残雪,树枝上也有残雪,但鸟巢上没有。黑黑的鸟巢像是冬天中落尽枯叶后的果子,硕大,饱经风霜。
  残雪不时从树上喀嚓一声落下来,落到地上和河中。这是春天来到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那些枝上的嫩芽齐心协力,“嗨”的一声便把残雪从自己的身上推了下来。
  有薄冰嚓嚓破碎的声音,这声音和河上的残雪一起顺流而下。明亮的阳光从天而降,直达河上漂流浮升的碎冰。从碎冰上折射出来的光斑在我黑色的衣裳和树下的阴影中闪闪烁烁。残雪就在这些沾着阳光的浮冰间安静地穿行,而我却看不见河边牧鹅的少年。
  是的,在这个季节,残雪将从我们的眼前溜走,就像那些暗藏心机、调皮的白鹅从牧鹅的少年的竹竿下溜走一样。我们触景生情地张开嘴巴,却无法唱起往日的牧歌。时间已经使我们再也找不准那首老歌的调子。即使残雪漫漶的水痕最终也干枯消失得踪迹全无。
1.同样是写火苗即将熄灭,第二自然段用“腾跳”,第三自然段却用“挣扎”来描绘它,这是为什么?简述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含义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形式唯美,立体鲜活,灵动跳跃。请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任选三例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对“时间的残雪”的具体思考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作者对时间这一古老话题的新思索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腾跳”写出了火苗对生命的十分珍惜的主观情感,表现出火苗生命虽短暂却十分充实、美丽。“挣扎”则写出了生命消逝的必然性,在时间老人面前,濒临死亡的任何努力均是徒劳的。
2.残雪是会被“惊蛰”吓得魂飞魄散的旧冬象征,而虫子则是从“惊蛰”后醒过来的新春代表。两者匆匆擦肩而过,形象地表明冬去春来新旧交替的必然性。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清新灵动。比如:
①拟人。“那些枝上的嫩芽齐心协力,‘嗨’的一声便把残雪从自己的身上推了下来”赋予“嫩芽”这一静态的事物以人的动作,“齐心协力”、“推”以及人的声响“嗨”,活画出嫩芽初生时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活力。
②比喻。“这些美丽的、白色的翅膀安静地垂落下来”将“灰烬”喻为“美丽的、白色的翅膀”,形象地写出了灰烬垂落时的轻盈、飘逸,表达了对火焰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尽量辉煌美丽的礼赞。
③反问。“残雪,你发出的足音是溪流、是瀑布、是东去的大江,还是枝头音乐般闪烁异彩的晶露”自然而然地引起读者的遐思,丰富了残雪足音的意境。
4.虽然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但作为一个关注时间和忧世伤生的人,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渲染了一种积极的亮色,那就是执著生命和抗衡时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认为,虽然我们无法感动时间老人,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与时间拔河,与时间作战。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参考答案:1.幽僻 阴沉、郁闷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那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着:“你等着!”
  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唰唰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非得让你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么多水泥,不能再放东西了。”
  胡小兵把那捆竹板拖到板车旁边,说“歇两分钟。”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他抬头看了看天,骂道:“他妈的,这老天爷太狠了,弄这么毒辣的太阳!”女人说;“还得往南”走一里路,正顶着日头!。胡小兵扔掉烟头说:“走吧,把竹板放到车上,你扶着。”女人没照办。女人说:“这些水泥拉回去你就得喊得半夜腿疼,别逞能了!”女人知道,往南走一里路,就是东西大街,沿大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工地了。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大阳。大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一阵凉风很及时地取代阳光充斥着大街小巷。胡小兵往天上一看,不好,要下雨!胡小兵回头对女人喊:“我得赶紧把水泥拉回去,淋了就完了!”汗水把女人几缕头发粘在脸上。她点了点头,说了句只有她自己听到的话。胡小兵顾不得腿酸痛了。要是一车水泥被大雨淋?了,他的工钱也就得像汗水一样蒸发掉了。
  东西路就是他的目标。胡小兵感到有雨水很不客气地落在脸上,他慌了,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雨点飞身而下,像工地的碎块一样密集,它们挡住了胡小兵的视线。胡小兵把一小块塑料布盖在了水泥袋上。他恨不得抓起行人,把他们的衣服也脱下来盖在水泥袋上。
  东西路口模糊的红绿灯出现了,胡小兵冲了过去。那时,一辆三轮车比胡小兵更加匆忙地往前冲,把正在拐弯的胡小兵给挂倒了。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严!”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车后面用足了力,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述其作用。
①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十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向东还是向西”为题有哪些意蕴?试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天气的交代或描写的文字,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是怎样正面刻画人物性格的?请从多角度举例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了胡小兵拉车艰难行进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坚毅的性格。
  ②运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反衬也算对),以板车行进的缓慢反衬胡小兵的筋疲力尽和急躁心理,生动形象,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
2.①“向东还是向西”就是受伤后先送水泥保工资,还是先上医院保身体的艰难选择;
  ②小说以这种艰难选择为题;表达出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
  ③显示了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贫穷命运所作的抗争和苦涩的人生况味;
  ④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引发思考。?
3.①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小说中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坚毅与刚强。酷热与暴雨中的人物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和直面命运的不屈的气概,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
  ②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
  ③凸显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礼赞。
4.①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患难夫妻感情深。
  ②用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胡小兵的语言简单而强硬,显示人物粗犷而多情,妻子的语言简单而质朴,显示人物细腻而多情。
  ③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受伤的胡小兵拖着左腿拉起板车;不胜其重的女人。“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这些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顽强与坚韧。
  ④在尖锐的冲突申刻画人物性格。受伤后保工资还是要身体;这种冲突表现了胡小兵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和坚毅的性格,同时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疼爱。(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
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说,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为的是能让人们延年益寿。在药片综合症流行的今天,人们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在抢占市场的战略引导下,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开始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
文章说,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200多种状态属于“非疾病”,名列首位的是老年人的一些怪癖,然后是倦怠厌烦的情绪、黑眼圈、秃顶、雀斑、招风耳、灰头发或白头发、分娩和时差反应等等。
商业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性格腼腆被称为社交焦虑紊乱;工作中缺乏恒心和自制力则变成注意力不足;失去至亲或是一段感情破裂带来的痛苦成了创伤后抑郁症;月经前的情绪波动成了月经前营养不良或机能障碍。为此,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如最为人所知的氟西汀。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类型,比如荷兰科学家宾格豪尔斯在对3%的荷兰人调查后提出的“空闲病”,表现为一些人对假日或空余时间无所适从。还有“思乡病”,通常是指那些移居他国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另外,还有蜘蛛恐惧症、天文恐惧症、恐雨症和恐海症等一系列精神病学上记录在案的恐惧症。
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另一个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是合法的,这和医药产业夸大其词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汉诺威达特茅斯医学院的莉萨·施瓦茨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把一些日常的小问题诊断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比如认为普通的鼻腔黏膜炎是过敏性鼻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而如果完全按照该定义的字面意思,很少有人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人们对于健康的狂热追求没有限度。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需要出现任何症状,只要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会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调查显示,越是富有的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有什么办法能抑制这种倾向呢?解决方法可以是使用那些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文章说,“患者”本人也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对健康的过度在意恰恰是不利于健康的。我们的需要是一致的: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吧。
小题1:以下对相关行业“抢占市场”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
B.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属于健 康问题。
C.经常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D.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

小题2:以下表述,不属于“过度在意健康”的一项是(   )
A.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
B.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
C.某些科学家提出“空闲病”“思乡病”等许多新的疾病类型。
D.人们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
小题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也是为了实施抢占市场战略。
B.医药产业无孔不入,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又夸大其词,如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合法化。
C.某些西方国家在医疗体制上的投入越多,饮食也越好,而人们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倾向也越明显。
D.为了抑制“杞人忧天”的倾向,要让健康人安静地生活,也可以使用建立在确凿实验基础上的药物,并且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只是一种科学界定,目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
小题2:A项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与题干不符。
小题3:A项,为了预防疾病的侵袭,能让人们延年益寿。C项,文中说“越是富有的国家”。D项,只有在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措施。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点评:我们也应了解命题的特点,出题者在命题时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出题的,即:重要句子(重要概念)→分论点→中心论题→作者倾向。但在平时复习时,我们最好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这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并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与重要信息。即:作者倾向→中心论题→分论点→重要句子(重要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