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注]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本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的。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3分)
小题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场景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捣衣声)。(找
对一个不得分,二个三个得1分,四个五个得2分,六个七个得3分)
小题1:(5分)首联写到暮色初起,稀落得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诗人离情相思;
颔联写到暮色渐浓,以致孤城关闭,独鸟回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愁渐深;
颈联写到夜幕降临,明月初上,渡口空寂,有家难回,诗人伤心更甚;
尾联捣衣声更让人思乡之心欲绝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意象的概括。
小题1:抓“时”“情”,共三时四情,有时无情或有情无时只得1分;一时一情得2分;二时一情或二情一时或三时一情或三情一时得3分;二时二情得4分;二时三情或二情三时得5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③君。
石麟④埋没藏春草,铜雀⑤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袁绍庸碌,未能重用他;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③怜:爱慕。④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⑤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诗人为什么“怜君”?(2分)
(2)本诗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除对偶外,颈联还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2)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见到陈琳墓前石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墓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评分标准:手法1分,答“虚实结合”“想像”“联想”皆可;诗歌意境2分,通顺1分。若答借景抒情,并解释前半句的意境,可酌情给1-2分。只答手法不阐释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词进而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
(2)不能。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题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系春,随春,送春/惜春[3分。“系春、随春、送春”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惜春”1分。]
小题2:杜宇的鸣叫,是春残(春归)的标志,从而触发了词人对春之难留的愁苦情怀。 “黄昏”与“潇潇雨”,则通过环境的渲染,进一步强化了词人“送春”的惜别之情。 [4分。对“杜宇”的分析,2分;对“潇潇雨”的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抓住这首词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欲系青春”可概括为“系春”;由“随春且看归何处”可概括为“随春”;由“把酒送春春不语”可概括为“送春”;结合着这首词的三个层次,感悟整体意境,便可得出词人对春的怜惜,故可概括为“惜春”。
小题2:可根据这三个意象词所构成的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其抒发的情感。由“杜宇”可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凄凉,在词中暗示了春将归去的情景,故由此可体会出词人的愁苦情怀。由“黄昏”与“潇潇雨”,可联想到在环境气氛方面所表现出的凄凉,由此可体会出词人的惜春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意对即可)
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