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08-06 05:30: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3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本篇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却以写景作结,你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篇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久别家园深沉、复杂的感情。
(2)本篇末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情结景。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诗人可能想借着祖国山川风物的壮丽,表达战士们热爱家园的感情。于是,别离情所起的作用并非哀叹,而是更坚定的报国卫疆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8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6)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1)渚清沙白鸟飞回(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可以横绝峨眉巅(4)瑞脑销金兽(5)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6)舞榭歌台(7)君子生非异也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渚、清、涂、殍、巅、瑞、销、纶、樯橹、榭、生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诗歌阅读(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音乐给听者带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境”“炼意”“炼手法”“炼结构”几个角度切入,本题“独”“空”显然是创设一种意境,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答题时结合诗句解释清“独”指自己孤独,“空”指楼内空空,由此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冷”的区分,表达思念之情。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艺术手法应该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几方面入手探究,本题的颔联非常容易能够看出是“比喻”,因为有“似”“如”两字,但比喻的本题和喻体还要进一步的研究,本诗写的是“声音”而喻体想象是“视觉”的东西,应该是“通感”,效果是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答出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出神的神情。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