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3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本篇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却以写景作结,你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篇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久别家园深沉、复杂的感情。
(2)本篇末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情结景。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诗人可能想借着祖国山川风物的壮丽,表达战士们热爱家园的感情。于是,别离情所起的作用并非哀叹,而是更坚定的报国卫疆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8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6)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1)渚清沙白鸟飞回(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可以横绝峨眉巅(4)瑞脑销金兽(5)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6)舞榭歌台(7)君子生非异也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渚、清、涂、殍、巅、瑞、销、纶、樯橹、榭、生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诗歌阅读(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音乐给听者带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境”“炼意”“炼手法”“炼结构”几个角度切入,本题“独”“空”显然是创设一种意境,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答题时结合诗句解释清“独”指自己孤独,“空”指楼内空空,由此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冷”的区分,表达思念之情。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艺术手法应该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几方面入手探究,本题的颔联非常容易能够看出是“比喻”,因为有“似”“如”两字,但比喻的本题和喻体还要进一步的研究,本诗写的是“声音”而喻体想象是“视觉”的东西,应该是“通感”,效果是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答出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出神的神情。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