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2分)
花未眠
川端康成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坂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卜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发现海棠花未眠,使“我”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
B.文中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后文所说的进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C.画家雷阿诺害怕进步,因为进步就会让他更接近死亡。
D.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是因为画中花比真花更美,更值得仔细品味。
E、“我”能感受到未眠之花的美,感受到岚山的美,是由于独处或人少,真正仔细观察它们的缘故。
小题2: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3:反复阅读倒数第三段,根据文中的描述,结合生活体验,并发挥想象,用文字描绘你心目中日本京都晚霞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本段的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邂逅发现海棠花的美这一非常平常的自然现象,引发了他对美的哪些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为了阐述这些思考与感悟,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文艺创作走进“微”时代?
“自打微博横空出世,你写个信要是超过140个字,你都发不出去!谁有空去看你伤春悲秋?”
一位网友的感慨,折射出微博在当下的流行程度。
作为一种新媒体,近两年微博的发展可谓“神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某种程度上,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宣告了一个“微”时代的到来,人们在140个字的篇幅内乐此不疲地写着、读着、评论、转发,并恍然发现,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传递乃至情感沟通。
微博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也催生出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新鲜事物。一方面,寥寥数语并不妨碍一篇微小说完成人物的塑造与情绪的表达,90秒的时长同样可以演绎一个情节紧凑的电影故事;另一方面,手机、电纸书等阅读终端,让人们得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微小说、微电影等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人们即时消费的诉求。
第一篇微小说出自何人之手,答案莫衷一是,但今年以来,一些网站举办的微小说大赛、微电影节,着实激发出网友们的原创热情。草根力量的参与,让这些传统文艺形式的“微缩版”在语言和内容上与当下社会靠得更近。无论是反映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传递某种情绪,微小说、微电影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扣动一些人的心弦,引来共鸣。有人由此认为,微小说扩大影响范围是不可阻挡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文学“地图”。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微小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事物。确切地说,它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140个字的限制,逼迫作者锤炼语言,去掉繁复的形容词、副词,文字因此简洁、干净、有张力。一如阿·托尔斯泰所言:“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对于目前由《老男孩》等掀起的微电影热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微电影突破了传统电影“高高在上”的姿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小人物、小命运、小细节或是虚构“悬念”、“奇观”等方面。
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微小说、微电影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真正给人以阅读、观影的愉悦,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留给人们回味的空间,震颤受众的心灵。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所在。
(新华网北京2011年08月07日专电,有改动)
小题1:不属于微博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流行程度之高的表现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体,近两年微博的发展可谓“神速”。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B.人们在140个字的篇幅内乐此不疲地写着、读着、评论、转发,并发现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很好地传递信息甚至沟通情感。
C.微博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也使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新鲜事物应运而生。
D.有人认为,微小说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文学“地图”。
小题2:下列关于“微”的含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指当下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给人的微妙的心灵感受。
B.指微博要求以一百多字表情达意的短小精练的特点。
C.指微小说以寥寥数语完成人物的塑与情绪的表达。
D.指微电影以几十秒的时长演绎一个情节紧凑的故事。
小题3:下列关于文意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自打微博横空出世,你写个信要是超过140个字,你都发不出去!”这句话鲜明地表示出现代人对于真情的冷漠、网络对于情感表达的负面影响。
B.因为微小说、微电影在“体型”上契合了人们即时消费的诉求,所以,手机、电纸书等阅读终端才能让人们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来阅读娱乐。
C.无论是反映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传递某种情绪,微小说、微电影都能扣动人们的心弦,引来共鸣,所以,也就突破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
D.有些人认为,确切地说,微小说仍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字数的限制使作者必须锤炼语言,去掉繁复的修饰,文字因此简洁、有张力。
小题4:简要概括人们对“微博”乐此不疲的原因。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微?火
周蓬桦
我在野地里闲逛,手里夹着一支香烟,它可以和内心暗藏的微火呼应,还可以让你在夜幕下或者大风中游走,穿过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
一个人内心的火焰,生来就有。我曾经的一位邻居,有一年他得上一种怪病,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他用仰躺的方式延续生命倒也罢了,令我感到残忍的是,几乎每天,他的身上必需要扎满银针才能缓解疼痛。我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他,出门后都要难过好久,因为我看到一个全身被扎满针的人如何向来客展示微笑。他太太告诉我,如果哪天碰巧天气不好,大夫没有及时赶来,老人就会陷入恐慌状态,即便他的病当时并没有发作。他让家人一次次打去电话,“大夫到哪儿了?快催催,我觉得快不行了。”一场大雨过后,大夫终于赶来,他迫不急待朝身上指指:“快,给我的全身都扎上针。”
我听了这样的讲述,又对死亡的疑虑增加了几分。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必须付出死的代价才能验证。可气的是,对于它的验证结果,哪怕是个美妙仙境,也无法将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活着的人们。换一个角度说,假如死亡世界果真是个美妙的仙境,这个事实得到科学的鉴定,人类会不会忽然就变得轻松呢?会不会丢下眼前痛苦琐碎的生活,纷纷往死亡的仙境里逃跑呢?
我记得在夜晚穿行的那一刻,总是在头上闪烁的星光突然消失。四周晚冬的荒野,扭曲的枯树,几丛苇草,早已干涸的水洼,斜坡上的幽暗洞穴,给人造成一种很可怕的错觉,觉得自己置身于上帝的某种设计中了。此刻,风声、夜鸟的叫声、远处的村庄,都达到了对生命考验的联盟和默契。人的恐惧正是源于这种未知,心想如果今夜神开恩让我走出荒野,就是最大的恩赐。而当我走出困境、抵达温暖的屋舍之后,与友人饮酒、聊天,畅
谈历险,却又很快忘记了神的存在。神之所以为神,就是不轻易计较人类的失礼,而人做不到这样。
田野上有一幢草楼,那是被农人废弃的护青人的居所。想起它,我的脑子里就立即浮现出一个满头长癞疤的人,手里提着一杆火枪围着大片的农作物转悠。这个人是我母亲的叔伯兄弟,我叫他癞疤四舅。他的生活没有讲究,饿了从土里拔下一只萝卜,渴了削下一根秫秸,从中汲取甘汁。他的身上没有一点赘肉,因为他身上有了多余的东西,就把它归还给野地。他的整个人生,与粮食、牲口、日月、河湾、土炕等事物有关,而远离研究、礼仪、述职、嫉妒、级别等一切所谓文明社会的零部件。
日益重复的生活已经消磨了我们的激情,我们需要不间断地到野地里摄取,才能获得天然的元素。有时候我真的羡慕癞疤四舅,他怀抱一杆土枪做梦,秋收后离开田野,熬过冬天直至过完一生。后来在一年秋收过后,他果真死去了,过了一个多月才被人发现。于是人们感叹:“癞疤可真可怜啊!” 但我分明看到他倚着土墙的样子,死亡在他的脸上,流淌得十分安详。
在癞疤四舅死后不久,我姥姥镇上的大人物—— 一个姓胡的镇长死了,镇上顿时热闹起来,全镇停工三天。接下来是隆重的追悼会,吹吹打打,送葬的男男女女都哭肿了眼睛,可结果还是得把镇长埋到荒野里。胡镇长死后不到一年,他年轻的老婆就改嫁了。而此前,人们就早已不再提起胡镇长。
今天,在沉沉夜幕下,我重温着人世间发生的这些事情,感到人的一生像一支燃烧的香烟,吸一口才能亮一下。
(选自《天涯》,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语言风格古朴自然,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叙事更生动、议论更形象。
B.本文叙议结合,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折射出作家对人类的悲悯和对人生的探寻,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
C.第三段对死亡世界的思考颇为独特,大概正是对死亡世界的无知,人才贪生恶死。
D.第四段讲“我”曾经一走出荒野就忘了神的存在,就是要以人对神失礼反衬神的宽容。
E.姥姥镇上的胡镇长的葬礼风风光光,但他很快被人们忘掉了,他老婆也改嫁了。他生前风光,死后速朽,强烈对比说明了人死光灭的道理。
小题2:本文第二段写了一个得病的邻居,联系全文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联系全文,分条陈述“微火”的丰富内涵。(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题。(18分)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故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雪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故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所,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选自《天涯》2009年第3期,有删改)
小题1:19.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2:20.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3:2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4分)
小题4:22.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含义。(6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