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5:48: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放眼社会,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呈现出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迹象。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
  请以“面对喧嚣”为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后于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论坛一篇帖子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犀利哥衣衫褴褛,却被认为尽显“混搭”潮流;他满脸污垢,却被认为有着男模的身材和深邃而犀利的目光,人送绰号“犀利哥”。
(2) 7 y# t) E2 T H# W; W1 ]3 }! h" H9 V7 y! b有网友表示:这个乞丐太有“范”了。
网友“我这么颓废”:型男!那销魂的发型,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茬子,时尚的日式混搭风格——膜拜。
$ o9 Q, Z; Q1 l |3 T% Z3 ?8 h网友“yly861009”:其实还真的挺有“范”的,甩掉那些所谓的日本牛郎几条街了。 $ o" i: D) i5 _9%
网友“瑞萱”:这种帅乞丐我也见到过,但是没怎么看清楚脸,但是那个身材,那个气质……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明星在拍电视……”。 o3 Z8 v*
(3)这种“随便”凑合其实是生活中“无奈”却被人描绘成是“自然”“自由”和“无拘无束”“浑然天成”“限量版”。正是他处在这种社会最底层的“被动”状态,因而“被”人娱乐起来毫无顾忌,至少没人会因此而状告谁谁谁侵犯肖像权。什么湖人帮帮主,什么史上最帅乞丐,前卫出格的名字想安上就随便就给安上了。偏偏网络就有这煽风作浪的能力,把弱者免费轻松地娱乐一把后,还能将现代时尚服装设计理念用“犀利哥”现身说法展露出来。奇怪不?不奇怪。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社会和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参考高考江西卷作文评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拥有阳光
一缕阳光,一缕清风,一杯香茗,一卷散发古典人文气息的唐诗宋词,足以将我的思绪带入那风流倜傥的时代。沉醉在虚实交织的梦幻境界,沐浴着圣贤赐予的和煦阳光,我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
因为,拥有古老智慧的阳光,真好。
喜欢山水田园诗的幽静、淡雅与恬淡,恰似芳香四溢的茉莉,尊贵而含蓄,高雅而矜持。愿陪伴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漫步在"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与幽深之中,体会"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神秘与安详。若有一天,我愿与王维共悟惮道,参悟人生的真谛,在辋川淅淅沥沥的丝般细雨中,行走,融化,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喜欢婉约词派的缱绻,缠绵与温柔,恰似亭亭玉立的荷花,大方而挺立,纯洁而脱俗。最为欣赏的,既非"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亦非政才逊于文才的南唐后主李煜,而是身世飘忽不定,几经沉浮的幼安。愿陪伴年轻时的她乘船兴尽而归。去有意无意地惊起那一滩嬉戏的鸥鹭;更愿陪伴离丧后的她听帘外雨疏风骤,看院内绿肥红瘦。若有一天,我愿与李清照一同把酒东篱,倾听"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看那晚来风急,品那"三杯两盏淡酒",重拾那份本不应属于她的惘怅情怀。
拥有唐诗宋词描绘的画般意境,如同拥有充满世界的心灵的阳光。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懂得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势,但不可没有骨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我明白一个人可以放弃生命,但不能抛弃气节;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我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无法被打败。先哲的教诲如阳光般浸润我的心田,启迪着我的心智。
拥有唐诗宋词构筑的古典意境,就是拥有净化心灵的一泓清泉。
拥有唐诗宋词勾勒的古朴图景,就是拥有温暖灵魂的一缕阳光。
愿泡一杯香茗,翻几页书卷,在大自然阳光与精神阳光的双重浸润下,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波澜不惊,宠辱偕忘,感受生命的美好。
愿扯下天边一抹晚霞,围于脖颈,让这生命中的阳光,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房。拥有阳光,真好。
作文点评
小作者在考场上一瞬间思绪抓住了"唐宋诗词"这"民族的灿烂文化",以之为"阳光"---精神上给人温暖和能量,此构思独特新颖高雅,使所给材料翻出新意,亦给了作者挥洒才思书写才华的机会。选材上,小作者从自己个性爱好出发,侧重选取中国古典诗词浩瀚文化中的山水田园诗和婉约词入文,自成恬淡、缱绻的文风,给人扑面而来的清新之风。


本题解析:
题目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拥有"的字面义是: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综合考虑其情态、适用范围等因素,理解此词有两点需特别注意:1、有主动意味;2、含珍惜之意。"阳光"的字面义是:日光;属性词,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属性词,(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因为在"拥有阳光"这个短语中,"阳光"处于宾语位置,所以从语法上讲,它不能被看作属性词,只能被看作名词,即作日光解。但是,阳光在现实语境中的语义远比其本义要丰富、复杂得多。仅就它的比喻义而言,除作为属性词提供的两种理解外(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态,公开透明的体制),还可以把阳光理解为乐观的态度、直面苦难的勇气、洒向人间的大爱等等。如果结合提示语进行思考的话,题意自然更加显豁。"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一句道破了命题者的用意,很显然,在此处,"阳光"是取其比喻义的,当理解为乐观、积极的心态;"把快乐、活泼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一句,则既点出了阳光的普照与传递功能,也把"拥有"的境界从个人(自己)提升到了众人(他人)。
综上分析,这道题的旨意非常明确: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并主动地以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去感染、感动他人,让人间充满阳光与暖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寓言故事后,写一篇文章:
《韩非子》上有一个寓言故事:兒说是战国时期宋国的雄辩家,游于稷下,他提出的“白马非马论”,把那些来自天下的学者辩士都驳得哑口无言,因而受到许多人的敬佩。后来他离开齐国,骑着白马出齐国的边境关卡,却被几个手持矛戟的士兵拉住,按规定驴、马过关要收税。他对关卡的人说“白马不是马,不能收我的马税。”但无论他怎么理论、辩驳,不交上马税,士兵就不放行,最后,只好同其他过关卡的人一样,给他骑的白马,交了一匹马的税金,才过了关。?所以,韩非子认为兒说依靠虚浮的言辞可以取胜于齐国的稷下辩士,但一经实际考核查对,他就连一个人也说服不了。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联想的关键词:理论与实际、空谈与行动
寓言简析:尽管兒说能够高谈阔论,在理论上能够说服一大批文人学士,不乏创见,但在现实生活中,试图用高深的理论吓唬守关士兵则行不通了。当然,“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反映了辨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一性与差别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强调事物的特殊性方面确有深刻独到之处。其实,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概念,它们既有差别、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能决然分开。“白马非马论”没有认识到他们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仅仅看到了对立的一面,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诡辩之中。后来,“白马非马”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违背一般规律和基本常识的诡辩。
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笔:
1、要全面看问题。
2、共性与个性。
3、空谈诡辩误己误人误国。
4、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
5、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