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不必去讨好所有人,正如不必铭记所有“昨天”;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建造小天地,朝前走,一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陆小曼
心如止水,乱则不明。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个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执念,就像线团,只会越扯越乱。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白子画
读了以上材料后,请根据你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既来之,则安之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校园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校园才是体味文明的神圣土地。
冬风冽骨,寒气逼人,秋季黄叶满地而编织的苍穹已经不复存在,回首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一个天真的小男孩,每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从这大门中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我开始疑问,开始思索,开始摒弃,开始相信。校园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消逝的14个春秋,在校园里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但在取舍中,已经完成了一份完美的生命。
思乡是校园里永恒的话题。多少次在梦中看见了自己熟悉的家,踏上了那厚实的黄土地,尽管是一个梦,但嘴角却露出了一片微笑。只有来到校园,才真正体验了亲情,犹如体验了一杯陈年的美酒。在这个平凡的地方,温馨的家是我的支柱,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源泉。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看山的时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觉得这山没有山的性格,而宁愿去打量一块平地;我们在看海的时候,如果海无波澜,便以为这海没有海的骨气,而宁愿去欣赏一条小溪。校园生活从来不肯掩饰自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会使你陷进去,叫你认识它,叫你尝尝它的滋味。在这里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失败,体验了被人欺骗的痛苦。我们只能处处征服,处处回味,时时改变自己。有这样一首歌“岁月伴着落叶渐渐枯黄,生命能不能再伴枝条发绿?你等待着吧,你要等待,总有一天还会有繁花”或许,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喧哗的色彩终会消隐,最终,我锻炼了自己,正视错误与过失,这就是最幸福的了。
校园是最平凡的了,但主宰着世界命运的,无疑就是它,或许世界总是这样,让平凡创造奇迹!
寒风刺骨,校园生活就要不畏严寒,执着地追求一个完美。在校园中,了解了一切,俯视着世界,自己倒像是一个上帝,体验做神的美。
人生历程中,这只是点点滴滴,我在这片神圣之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逝去的日子像一支清亮的牧歌,那朴素的旋律,弥漫在空气中,永驻我的心田。
校园生活不仅是一个生命,在低吟浅唱,在引吭高歌,在一抒胸臆,而且,在他带有悲怆的歌声中有一种壮美的余音在我耳旁不散。校园生活,占据了我的青春,不过我将会在这里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第一阿尔材料从正面说“不必项的太多”“走自己的路”,第二则材料从反面说不这样的后果,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按着这个立意行文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同学们以“我的心因而高贵”(横线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体验填写)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诗歌除外),谈谈自己的感悟收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仿照课文《作为生物的社会》内容,结合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仔细观察某种生物(蚂蚁、春蚕、蜜蜂、小鸟等),写一段描述性自然科学文字,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话题:生活告诉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什么?门捷列夫说:“生活便是寻求新知识。”列夫"托尔斯泰说:“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
曾经,我恨过母亲
母亲曾经在我眼中毫无地位,每每看到粗俗的举止,听到她那尖厉的嗓门,我就觉得烦。
在读小学和初中时,母亲总喜欢拿我跟别人比。那些“教猪都教变了”、“你还不如别人的三分之一”的话,她总是家常便饭般向我扔来,使我幼小的心灵时时受到伤害,在她面前,我根本没有自尊可言。我发誓要考上大学,并不是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而是为了早日离开这个让我心寒的家。
也许,厌恶母亲的感觉正是从那时萌芽的。当别人问我“爱母亲还是爱父亲”时,我总毫不犹豫地大声说:“父亲!”在我心中,父亲的高大与母亲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母亲的粗暴管制下,我变得不愿多说一句话,甚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样一直持续到中考,我那恼人的阑尾炎突然又犯了,痛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离政治考试还有半个多钟头,当我准备忍痛走进考场时,母亲竟对我说:“别死撑,大不了不考了。”我呆住了,这……这是我母亲说出来的话么?我咬着牙,倔强地摇摇头,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才没有发泄闷在心里的不满。
从考场出来,我已大汗淋漓,抬头一看,操场上依然站着许多家长。不过,跑在最前面的竟是我的母亲。她大包小包地提着不少东西,急切地迎了上来,这儿拍拍,那儿看看,问我:“身体怎么样?撑得住吗?这是我刚买的药……”当着那么多考生的面,对我如此“亲热”还真让我怪不好意思。第一次见母亲那急切的模样,我既惊讶又兴奋,不知为何,默然之间,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忽然间,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的心里全都充斥着对母亲的怨言,却没有看到每天晚自习后母亲那瘦弱的身影;粗心的我还忽视了母亲穿针的动作不再麻利,忽视了母亲乌黑的头发中已经出现丝丝白发……
升入高一,我住在学校,暂时离开了母亲。这些日子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渐渐学会了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母亲依然对我要求很严,但我已不再抱怨。
母亲的确很普通,很严厉,但现在,我只想说:“母亲,女儿真的很想念您!”
评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是多么困难,即使父子、母子之间也难免如此。母亲粗俗的举止、粗暴的管教、尖刻的语言,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心灵,以致“我”厌恶母亲,憎恨母亲,中考政治考试前到了高潮急转直下。考后“我”才深深感悟到母亲对“我”爱得那么深。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从“抑”到“扬”,以“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埋下伏笔,以母亲的“跑在最前面”“亲热”为契机,转折自然,真实可信。
例文二
生活应多一份经历
漫步在波浪起伏的江岸,望着对面连绵起伏的群山,尽管它不怎么悦目,我也已经知足了。
告别了故乡,也告别了往日宁静的故土,随即接触到的是大自然以外的诱人的世界,接触到的是那喧闹的城市。于是方感人间不再那样宁静和平,也感到城市生活的拥挤和艰难。
我默默地,静静地用串串足迹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瑰丽多彩而又充满善恶真假的世界上,我们再也不能拉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了,一切诱惑都要靠自己去思想、去选择、去抗拒。
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我时常体会到:在繁忙的时候,埋头忙碌,觉得世界是一团凌乱的挤迫与紧张;人在闲暇的时候,又无所事事,觉得这世界是一片空白,平淡而无味。我时常会在对以往的缅怀与追忆中寻找寄托,但那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人生数十载寒暑,已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徘徊留恋的,对那些已经过去的做过多的追忆,只会剥夺自己向前开拓的精力,浪费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
我们应该感到来到这个世界之不易,我们应懂得去珍惜。我们不能做一朵畏缩在墙角的小野花,因为它们将永远无法感受到参天大树所经历的沧桑。
我们要勇敢地经历。多一份经历,就少一份平庸。当我们突然遭遇不幸和苦难,就让我们把它看做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吧;当我们感叹自己的平凡时,就让我们勇敢地去经历,无论是酸的、甜的,还是苦的、辣的。
评点:如何看待尘世的真假善恶美丑?如何看待生活中突然遭遇的不幸和苦难?作者以心灵独白的方式,提出“生活应多一份经历”的感悟,激励读者战胜诱惑,正视艰难,拒绝平庸,勇敢开拓进取。主题积极向上,开掘较深。心灵独白诚挚真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未必能人人都深刻地认识了生活。写作“生活告诉我”话题,需要作者打开第三只眼——“慧眼”,不仅能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发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更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丰富与美丽,写出“见人之所未见”的独特感悟。
比如,一位在医院陪病人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在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这么件小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卑微得不能再卑微;小姑娘不被人看见则罢,被人看见恐怕只有尴尬的份儿。假如你目睹这一场景,会涌现什么样的感想呢?恐怕会投去鄙夷的一瞥吧。这能当作写作素材吗?这能写出什么“生活告诉我”吗?
作家鲍尔吉"原野刚巧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目睹这一幕后,他没有嘲笑小姑娘,而是觉得:“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作家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反问自己:为何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作家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学习鲍吉尔"原野,发掘并表现生活的美吧。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到。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有一次邂逅,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作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 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有分析的欣赏和企盼,恐怕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
?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7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