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5:58: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
B.虽然,犹有未也。树:树木。
C.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D.臣以险衅,遭闵凶夙:早时。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自寄一封书(量词)
B.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挡住)
C.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D.既东封郑(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哺育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人却以种种借口?自己的责任。
2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英国中央银行?利率,并向经融部门注资,以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
3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推脱降低确立
B.推托减少建立
C.推托降低建立
D.推脱减少确立



4、单选题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憎(讨厌)善善恶(坏事)乎待哉(什么)了高太尉(憎恨)
B.强(粗暴)妙趣生(纵横杂乱)飞来祸(意外的)一脸肉(凶恶的)
C.景(立即)非此彼(就是)不离不(靠近)成功在(马上)
D.周(救助)无于事(有益)同舟共(渡河) 缓不急(帮助)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
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style="shiti/PicExportError"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君之德?崇:使……崇高?B.牵牛人之田?蹊:践踏
C.乃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申叔时使于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夫晋,何厌之有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