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小题5:⑴周瑜趁机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或“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4分,“因”“时”“类”各1分,句意1分)⑵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都是要妨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3分,“向” “图”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拒:抵抗。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解释为“拒绝”,刘备和关于相互拒绝解释不通,应该在“与羽相拒”前面省略主语“鲁肃”,这样“拒”解释为“对抗”“对峙”,文意就通了。
小题2:A副词,于是、就。 B至、到;比。C介词,同“于”,到、在;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具体的意义和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C对应的原文“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意思是“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它是希望孙权成就帝业,选项“鲁肃却恃功自大”无中生有。
小题4: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周瑜病困(人称变化,断开)即拜肃奋武校尉(官职、职责中间断开)代瑜领兵(事件转换,断开)及羽与肃邻界(新的陈述对象、断开)数生狐疑(陈述对象变化、断开)疆埸纷错(陈述对象变化、断开)/肃常以欢好抚之。
小题5: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⑴因——趁机,宜——应该,时——当世(或“当世君王”),比——类。⑵向——刚才,误——妨害,图——谋议。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性乐于施舍。周瑜任居巢县令,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问候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的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操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妨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罢了,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
周瑜染病,孙权旋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军。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与鲁肃的军队邻近,双方屡生狐疑,彼此矛盾的情形愈发严重,而边界犬牙交错,为了边境土地的归属两方各执所见常闹得不愉快,而到头来鲁肃每每对关羽让步以保全两家的情谊。是时鲁肃屯军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请关羽一同谈判,双方兵马各驻扎在会场百步之外,将领一级的高级武官俱单刀赴会。会议上鲁肃责问关羽道:“过去我方好心地将土地借予你们,是因为贵军兵败远来无立锥之地的缘故。眼下既然贵方已占领益州,就该把土地归还我家。岂知不但寸土未还,就连我方退一步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你们也不肯从命,……”话还没说完,坐中有一人插嘴道:“土地向来便是有德者居之,哪有专属一家的道理?”鲁肃听罢大声喝斥声色俱厉,关羽拿刀起身道:“这是国家大事,这小子懂什么!”瞪了那人一眼,那人便乖乖地离开会场。后来刘备应许孙权,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尽数割与孙吴,而湘水以西则属刘备,两家于是罢军。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虽”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虽九死其犹未悔 ?
B.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 ?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巧”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巧于使民”指“擅长管理百姓”。)
小题1:(A. “于”介词,对、向;在。? B. “之”助词,取独;代词,他。?C. “则”连词,于是。? D. “其”,其中;语气词,千万)
小题1:(B、C两项是鲁定公认为“善”的原因,D项只是交代情况。)
小题1:(A项改变鲁定公对颜回的看法的不是“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转述有误,C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D项“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不当。)
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
开禧用兵,金人窥散关急,道传以诸司檄计事,道闻吴曦反,痛愤见于形色。遣其客间道持书遗安抚使杨辅,论曦必败,曰:“彼素非雄才,犯顺首乱,人心离怨,因人心而用之,可坐而缚也。诚决此举,不惟内变可定,抑使金知中国有人,稍息窥觊。正使不捷,亦无愧千古矣。”曦党以曦意胁道传,道传以义折之,竟弃官归。曦平,诏以道传抗节不挠,进官二等。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初至,即按部劾吏之贪纵者十余人,胥吏为民害者,大黥小逐百余人,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弛负钱一十余万缗。夏大旱,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仇;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遂条上荒政,朝廷多从之。与漕臣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摄宣州守,行朱熹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诸郡翕然应命,人蒙其利。
广德守魏岘劾教官林庠委堂试而任荒政,挟漕臣以凌郡守,且言真德秀轻视朝廷,自专掠美,乞远之。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引疾乞去,不许。召令奏事,再辞,又不许,遂入对。上自宫掖,次及朝廷,以至侍从、台谏阙失,尽言无所讳,帝不以为忤。除兵部郎官,辞未就。监察御史李楠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诏特转一官致仕,谥文节。
道传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于经史未有论著,曰:“学未至,不敢。”于诗文未尝苟作,曰:“学未至,不暇。”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五》)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蓬州教授徙:调任
B.道传以义折之 折:拒绝
C.于是出知真州 知:任职
D.朝廷多从之从:听从
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表明李道传“关爱百姓”的一项是
①玩索义理,至忘寝食?②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
③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④弛负钱一十余万缗
⑤于诗文未尝苟作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道传听说吴曦^造**的事后,在给杨辅的信上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虽然他作逆兴乱,但是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
B.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于是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有才能的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
C.李道传在真州任职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只是“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这件事,就使当地人心马上稳定了下来。
D.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5分)
(2)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注意:“力辩”“坐”,“自代”宾语前置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注意:“虽”“从学者”“遗书”各1分,整体通顺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折:说服。】
小题1:【①是勤奋读书。⑤是说他作诗文的严谨态度。】
小题1:【应该是做了三件事后,人心才开始稳定下来,还有前边的修城墙等。】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亲李舜臣,曾经任宗正寺主簿。道传小时候端庄稳重,年龄稍大后读河南程氏的书,推究探析义理,以致废寝忘食,即使在暗室之中,他也正襟危坐,一派严肃的样子。庆元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利州司户参军,又改为蓬州教授。
开禧年间北伐时,金兵急切地想攻取散关,道传因各司发檄文之事,路上听说吴曦^造**,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在动作和脸色上表现出来。于是派遣门客走小路给安抚使杨辅去送信,论说吴曦必然失败,信中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作逆兴乱,(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如果决定了这一措施,不仅内乱可以平定,而且也使金人知道中原有人,稍微止息入侵。纵然不胜,也无愧于千古了。”吴曦的同党拿吴曦的旨意来胁迫道传,道传以道义将他们说服,他们最终弃官而归。吴曦叛乱被平定后,皇帝因为道传坚贞不屈,下诏将他进官二等。
这时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能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于是请求外出任职,出知真州。城墙毁坏,道传命人用砖砌起,筑起两道石坝来护卫沿江两岸的居民,加深两条护城河,又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人心开始稳定。又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监公事。刚到任,他就弹劾所属的十几个贪官,被施以墨刑驱逐出境的小吏有一百多人,释放了二百多个被滥捕入狱的犯人,放免了十万多缗的债钱。夏天大旱,道传应诏陈说纸币的改换令官民恨之入骨,钞法施行造成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盘剥的情况,都切中时弊。于是逐条呈上治荒策,朝廷大都听从。与漕臣真德秀赈济灾荒,道传分管池州、宣州和徽州,严冬时节,穿行在风雪之中,即使是偏远的山乡村野也一定要到达,很多人依赖他得以保全性命。摄宣州太守,推行朱熹的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等郡都纷纷响应,百姓因此而受益。
广德太守魏岘弹劾教官林庠放弃堂试而任救济之职,挟持漕臣欺凌太守;而且说真德秀轻视朝廷,独断专行且夺取别人的功绩、美名,请求远置他。道传上疏,竭力辩驳,魏岘获罪免职。正值胡榘任礼部侍郎,举荐道传代替自己的职务。道传称病离朝,未被允许。皇帝召他奏事,再推辞,又未被允许。于是他入廷奏对,上自宫中,次及朝廷,一直到侍从、台谏,其中的缺失,他和盘托出,无所顾忌,皇帝也不以为忤逆。授兵部郎官,辞谢没有就任。监察御史李楠窥视当权者的意旨,请求授道传节度使镇蜀,于是道传出任果州。到达九江时,患病去世,卒年四十八岁,皇帝下诏特赐转一官退休,谥号为文节。
道传从蜀来到东南,虽然未能到朱熹门下拜谒,但他访求到了曾经跟朱熹学习过的人,与他们一同谈道学习,得到了朱熹的全部遗著,并且阅读了一遍。他笃于实践,气节高超。没有经史方面的论著,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不敢写。”对待诗文也未尝随意创作,他说:“学问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没有时间创作。”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传(节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竞:争。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
C.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遗:赠送。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为政 清靖,不言而治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①素流之中,最有规检。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 州中
正官, 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
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
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
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3分)
译文:?
⑵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3分)
译文:?
⑶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
⑴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大意1分;“除”“荣”各1分)
⑵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大意1分;“器待”“许”各1分)
⑶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大意1分;“率”“忽忽”“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小题2: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A①以:因为,②以,把。B①而: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而:连词,表转折关系。C①之:结构助词,的。②之:主谓之间,可不译)
小题3:(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小题4:(“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