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8-06 06:31: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2分)
?▲?▲?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4分)
?▲?▲?
(3)“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4分)?
?▲?▲?


参考答案:K](1)(2分)用一个“横”字,与 “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
(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
(3)(4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两点,每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诗中的少女都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采莲女羞涩腼腆,纯真,情感真挚。(意思对即可)
2.王诗采用了映衬手法。并不正面描写采莲女,而是用荷叶和罗裙一样绿、荷花和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而闻歌声加以衬托,巧妙的将采莲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份和谐中我们感受到采莲女的快乐与活力。?白诗着重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采莲女。作者抓住采莲姑娘一,羞涩的低头浅笑,玉簪掉入水中等神情和动作精心刻画,活画出一个含羞带笑的采莲女子。(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3)?,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7)夫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8)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参考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2)一蓑烟雨任平生(3)沧海月明珠有泪(4)海上明月共潮生(5)逝者如斯夫(6)暮霭沉沉楚天阔(7)多易必多难(8)逸豫可以亡身


本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该题只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教材中制定篇目,考试时能根据情境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大的问题是要注意准确无误。采用近两年安徽卷的样式,仍然是八题选五题的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早 梅
齐 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此诗写于诗人屡试不第之后
1、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简析全诗怎样表现“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窥素艳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以“早梅”为题,“早梅”贯串全诗。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意对即可)
2、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意对即可)
3、首联对比,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叙述梅开的情形,暗寓诗人追求坚贞不屈、清高孤傲的性格;颈联描写早梅的素雅风韵,充满爱怜和欣赏之情,也隐含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失落与不甘;尾联双关作结,寄予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执著自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题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小题2: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美景中。(5分)
小题1: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注意远景,近景,虚景,实景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