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6:33: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宣考岑/考:?拷问 B.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苍头:奴仆 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俯:下跪 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以奴骖乘/至丹以荆卿为计 B.乃悉收系剧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因格杀之/因击沛公于坐 D.幸思自安之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杀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 B.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 C.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杀。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A 4.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5.(1)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 (2)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修(指欧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宋史·欧阳修外传》) 解释:烛(?)?治(?)?废(?)?狱(?) 译文: ? ? ?
参考答案: 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给他说:“你的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却找不到。’我说‘活下来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翻译点:“夜”、 “烛”活用,“治” 、“废”的语境义, “狱” 、“恨”的古今异义)
本题解析: 见译文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 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 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供养无主:供养祖母的事无人操持。 B.举臣秀才:举,举荐。秀才,科举院试考中后称秀才。 C.拜:授官或封爵。 D.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xiǎn鲜)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
| 小题2: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
小题3:下面句子中都是反映李密家境状况的一组是?(?)(3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②④⑤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2)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
既知亡矣(已经)
B.既东
封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
去之。(离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指促织,即蟋蟀)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主人公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审谛(看)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注:《促织》借明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朝廷每年要求地方上进贡优质蟋蟀。因此害得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小说写了主人公成名征收促织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有错误的一项(?)
A.儿涕而去哭泣
B.夫妻向隅面对着墙角
C.审谛之仔细
D.成以其小,劣之弱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喜而捕之视之,形若土狗
B.覆之以掌,虚若无物亦不复以儿为念
C.儿涕而去则又超忽而跃
D.折过墙隅,迷其所在成以其小,劣之
小题3:本段文字情节曲折生动,写了三个小故事,请分别简要归纳。
?
??????
小题4:文中第二段有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试用原文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分析这种心理活动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惊——?——?——忧——?——?——惊——喜。
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成子抓虫而死;成子投井自尽;成名再次得虫。
小题4:惊——怒——悲——忧——喜——愁——惊——喜。
本题解析:
小题1:劣:以……为劣,意动。
小题2:A.“之”代粗制; B.前“以”介词,用;后“以”即“以……为”;
C. “而”表修饰;D. “其”它,指促织。
小题3:略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