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6:35: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纫秋兰以为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朝搴阰之木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阿母为汝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俟我于城隅/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秃秃记 曾 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②,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③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 ①捽(zuó):揪。②圹(kuànɡ):墓穴。③瘗(yì):掩埋,埋葬。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更绐娶周氏,与抵蜀 绐:欺诈,哄骗 B.齐急曰:“为若出杜氏。”出:遗弃,休弃 C.若佣也,何敢尔佣:雇佣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择:区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①是对孙齐娶妻杜氏的情况的交代;⑤是周氏所为,而非孙齐;⑥是孙齐凶残狡诈带来的报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三国志》卷六二,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典:主持 B、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夷灭:灭亡 C、其见知信如此——见:看到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坐:入罪,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是仪忠正、清俭的一组是 [? ]
①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②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③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④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B、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参考答案:1、C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 [注]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日日长,易数器易:更新 B.母徐衣其女衣徐:慢慢 C.命其左右履之 履:鞋子 D.竟不知所从来到 竟:最终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为尔新其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可取鱼骨藏于室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膳其肉,味倍常鱼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洞人哀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限温柔贤惠勤劳善良,在父母双亡之后,一直受到后母的虐待。
B.后母为了捉那条大鱼,骗来了叶限的衣服,又支走叶限,然后用利刃砍死了大鱼。
C.有人告诉叶限只要向鱼鳞祈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叶限果然如此。
D.陀汗国王让人试穿金线鞋子,除了叶限,其他人的脚都比鞋子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3分)
?(2)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4分)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⑴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⑵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
⑶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本题解析:
小题1:履,穿上。“命其左右履之”,之,是代词,“履”在代词“之”前,应充当动词。而C选项将“履”解释成“鞋子”,显然是名词性的,所以错误明显。
小题2:A项,前有主语“吾”,后有谓语动词“新”,为应作介词,替;“为……所”为固定结构,为也为介词,被。B项,“于”为介词,其后都是表处所的名词,所以都作在。C项,代词,它的;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代词,她们;定语后置的标志。
小题3:向鱼骨祈祷。原文说“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可见不是向鱼鳞祈祷,而是向鱼骨祈祷。
小题4:翻译所给的句子,要理解所给的句子;理解后,要做到规范翻译,还需对所给的句子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其句型,关键词语的用法。本题所给的几个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特点鲜明。第一句,“为后母所苦”被动句,“樵险汲深”为省略句,即樵于险,汲于深;樵,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柴;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深山,高山;深也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深水,深潭。第二句中,“乃哭于野”为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好词序;“被发粗衣”中,被,同“披”;粗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粗布衣服。第三句“亦不之虑”是宾语前置句,此句的“虑”为怀疑的意思,此句可译为: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的年末),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嫌弃,后母常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就偷偷地把鱼喂养在盆里。鱼一天天长大,叶限换了好几次盆子,大到盆子放不下的时候,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她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来到池塘边,鱼就不再出来。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看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把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别的泉水那里去汲水,路程计有上百里。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把头露了出来,后母趁机把它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味道比一般的鱼强数倍,后母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坑里。过了一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个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你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后,可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采纳了他的话,果然金玉珠宝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参加了,让叶限在家里看守庭院中的果树。叶限等后母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也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认出她来,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一个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部落临近海岛,岛上有个叫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几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陀汗王得到后,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脚最小的穿上去鞋子也差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那鞋子轻的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派人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若有同样的妇女穿的鞋子,就报告抓来。找到叶限,让她穿上试试,然后就相信了。于是叶限又穿上翠羽衣和金丝鞋进见,容貌如天上的仙女。这才向国王陈述事实,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国。后母和她的女儿们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向鱼骨祈求,得到无数珠宝。过了一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百斛珠玉隐藏起来,以金子为界限,等征讨叛军作乱时,国王决定挖出珠宝供养部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