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6:45: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2分)
?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小题1: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2分
小题1:4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①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①人人:即那人。
小题1: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3分)
小题2: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情感?(3分)
小题3: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主人公认为是风吹得船去如飞,让离别更快,所以“恨”。(1分)②最后又祈求风把那人吹载到我的船篷中,故曰:“感谢风儿”。(1分)③风本无情意,因人之情意而顿生情趣。(1分)
小题2:①上句用夸张手法埋怨分别之快,②下句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③两句借对风的责备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之情。(1点1分)
小题3:①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诗,显得直白朴实。②风趣。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无造作之痕,有生动之趣。(每点2分,风格特点各1分,分析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上片再解释“恨”风的理由,风儿将船吹得飞快,将心上人吹走,却吹不展我的愁眉;下片写出了自己的憧憬,如果风儿理解同情我的孤独,将那人载回来,我会感谢风儿。这一恨一谢,完全是主人公情感的流转。
小题2:“去如飞”说明船行之快,是夸张手法的运用,借“眉不展”来写自己与心上人分别的不舍与愁苦,是侧面描写;这是作者“恨”风的原因,写出主人公不愿和心上人分离。
小题3:主人公对风儿言恨言谢,用最直白的的话语表达出来,通俗易懂,对风的态度完全是自己内心情感变化造成,却来怪罪于风,写得较为幽默俏皮。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域面。(意对即可)
2.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小题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小题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联系全诗看,作者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作者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盼望)、焦虑(焦急),见到的却是夏云的悠闲作态,转而对夏云失望、怨恨,甚至厌恶。(意对即可)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小诗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