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6:52: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苏轼在《定风波》词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部描写青年毛泽东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电视剧是以毛泽东的一首词中的句子冠名,为《恰同学少年》。请写出此词的下阕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恨绵绵无绝期
(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 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意对即可)
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意对即可)
3.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B.《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除了推崇一种“硬汉精神”外,还给我们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
C.文中的老渔夫在搏斗中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D.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即使他只是一个捕鱼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辘辘远听,?
小题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小题3:钉头磷磷,??
小题4:?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5:蜂房水涡,?_____
小题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7:?,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参考答案:
小题1:杳不知其所之也
小题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小题3:多于在庾之粟粒
小题4:弃掷逦迤
小题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小题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7:世事洞明皆学问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杳”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锱铢”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庾” “粟”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掷” “逦迤”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矗”的写法。默写(6)时,注意“鉴”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公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③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⑥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参考答案:①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②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
③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④终刚强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为鬼雄(魂魄毅兮为鬼雄)
⑤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