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7:10: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题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意指天色已晚。融情入景。3分。
小题1:“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说明归期无望,也暗含了离愁将永无穷尽的意思。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诗歌用比喻的手法写了浓烟和青山。描绘出景色再指出其表现手法,即融情入景。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更本意是又的意思,鉴赏时既要结合诗句写出其本意,还要写出其隐含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小题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1分)色调对比强烈。(1分)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2分)
小题1: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1分)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1分)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本文在绘景方面,用了很多有关色彩有词,描绘了炊烟、渔船、麦田等具有田园特色的景物。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通过归田二字及作者对田园风景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可见其有辞官归隐的愿望。答此题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周紫芝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小题1:词的上阙具体描绘了哪些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词的艺术表达技巧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迷蒙的江天,密布的阴云,纷飞的大雪,暗淡的寒灯等景色。(2分)词人融情于景,营 造出一种凄冷、暗淡的艺术氛围,抒发了游子内心孤独与凄凉之情。(2分)
小题1:虚实结合(或从对方落笔)(2分)。“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的境况,表现词人失约的内疚。(1分,找准句子,并作简要分析)“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是虚写,表现了闺中人情义的诚挚、热切。(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此类题首先要描绘景色,再答渲染的氛围特点,最后答景色抒发了游子内心孤独与凄凉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找出文中的实:“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虚:“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再分析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道中喜雨
曾几
苏秀①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①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小题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并结合全诗说出理由。(5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句诗人想象绵延千里的稻田在雨水的浇灌之后,禾苗拔节生长,稻花随风摇曳,一片秀美景象(1分);下句实写,作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赞美这是最好听的声音(1分)。
小题2:诗眼:“喜” (1分)。首联写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发觉凉冷润衣襟是一喜,颔联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 颈联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尾联想到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2分),这一“喜”字贯穿整首诗,表达诗人的喜雨之情(1分)和对民生有盼的喜悦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本题要首先答出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千里稻花应秀色”一句是作者看到大雨三日之后,想象绵延千里的稻田在雨水的浇灌之后,禾苗拔节生长,稻花随风摇曳,是虚写;“五更桐叶最佳音”一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是实写。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诗眼。解答本题首先答出诗眼是哪个字,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
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赛;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卢
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
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
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譀(hàn):呐喊。
小题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小题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②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答到动静结合也可给同等分)(4分)
小题1: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言之有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