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小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题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意指天色已晚。融情入景。3分。
小题1:“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说明归期无望,也暗含了离愁将永无穷尽的意思。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诗歌用比喻的手法写了浓烟和青山。描绘出景色再指出其表现手法,即融情入景。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更本意是又的意思,鉴赏时既要结合诗句写出其本意,还要写出其隐含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小题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1分)色调对比强烈。(1分)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2分)
小题1: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1分)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1分)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本文在绘景方面,用了很多有关色彩有词,描绘了炊烟、渔船、麦田等具有田园特色的景物。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通过归田二字及作者对田园风景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可见其有辞官归隐的愿望。答此题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周紫芝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小题1:词的上阙具体描绘了哪些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词的艺术表达技巧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迷蒙的江天,密布的阴云,纷飞的大雪,暗淡的寒灯等景色。(2分)词人融情于景,营 造出一种凄冷、暗淡的艺术氛围,抒发了游子内心孤独与凄凉之情。(2分)
小题1:虚实结合(或从对方落笔)(2分)。“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的境况,表现词人失约的内疚。(1分,找准句子,并作简要分析)“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是虚写,表现了闺中人情义的诚挚、热切。(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此类题首先要描绘景色,再答渲染的氛围特点,最后答景色抒发了游子内心孤独与凄凉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找出文中的实:“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虚:“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再分析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道中喜雨
曾几
苏秀①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①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小题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并结合全诗说出理由。(5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句诗人想象绵延千里的稻田在雨水的浇灌之后,禾苗拔节生长,稻花随风摇曳,一片秀美景象(1分);下句实写,作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赞美这是最好听的声音(1分)。
小题2:诗眼:“喜” (1分)。首联写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发觉凉冷润衣襟是一喜,颔联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 颈联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尾联想到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2分),这一“喜”字贯穿整首诗,表达诗人的喜雨之情(1分)和对民生有盼的喜悦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本题要首先答出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千里稻花应秀色”一句是作者看到大雨三日之后,想象绵延千里的稻田在雨水的浇灌之后,禾苗拔节生长,稻花随风摇曳,是虚写;“五更桐叶最佳音”一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是实写。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诗眼。解答本题首先答出诗眼是哪个字,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
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赛;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卢
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
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
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譀(hàn):呐喊。
小题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小题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②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答到动静结合也可给同等分)(4分)
小题1: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言之有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