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7:14: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栖息休戚相关期期艾艾  
B.余暇裴葭闻名遐尔白璧微瑕  
C.饯行践诺图穷匕见从谏如流  
D.殷红荫翳万马齐喑绿草如茵



2、改错题  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加以改正。
(1)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
(2)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
(3)你只要有双聪明能干的手,就能创造财富。(?    ?)
(4)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
(5)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了。(?    ?)
(6)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



3、单选题   2013·湖南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楷模  防微杜渐  废墟  处心积虑
B.形象  窥豹一斑  想象  面面相觑
C.泄秘  墨守陈规  伎俩  越俎代庖
D.瀚墨  不厌其繁  斟酌  运筹帷幄



5、语言运用题  “从善如流”这个成语出自下面的历史故事。请你说出在这个故事中,“从善如流”中的“善”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为了防御楚国,它和晋国签订了盟约。
2.结盟第二年,楚国发兵进犯郑国。晋国有约在先,便派栾书带兵救援。晋军途中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
3.晋国大将赵同和赵括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下令进兵。



4.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三人不同意,说:“楚军已经撤退,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了。”栾书认为他们讲得有道理。
5.多数人不以为然,劝说栾书:“只有三个人不主张打,可见想打的人占多数,您为什么不参考多数人的意见呢?”
6.栾书说:“知庄子他们三个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听他们的意见,难道不对吗?”旋即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