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寒”字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寒”字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部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诗人用“寒”把画面点活,吧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中。
本题解析:考察诗歌的炼字,一字传神。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11分)
鹧鸪天①?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
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小题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说明。(5分)
答:?
小题2:简析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
小题1: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
上阕的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作者闲适而潇洒;下阕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意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表达了悲愤不平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概括特点2分,具体描述3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小题1:(形象特征概述 2分,结合诗句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鹧鸪天①?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
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原词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
(2)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1)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玉瀣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2)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雨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①,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注】①迢递:遥远。
小题1:赏析首句中“添”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雨水迷蒙,天地间似乎连成一体,给作者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2分)“添”字看似不合乎实,但又实实在在地写出孤客的漂泊之感。(2分)
小题2:(4分)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有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眠”,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表现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添”,在句子中是增添的意思。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雨水迷蒙,天地相连,给人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一个“添”字表现出了作者漂泊寂寞的心境。
小题2: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关键词来理解。“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一句中没有“雨”字,但通过“一夜不眠”“耳”“窗外芭蕉”就让人联想到了一夜雨打芭蕉的情景,给人以画面感。在表现手法方面,可以从侧面描写或者从听觉来描写雨的角度作答。写景是为了写情,作者从侧面来写一夜雨声,衬托了内心孤寂凄凉之感。所以答题时,可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