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归朝欢
宋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小题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小题1:“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词史上有开拓意义。答题时要抓住词中的意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其中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1: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其中答题目的关键词为;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①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注释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1、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全诗无一冷僻字,接近口语,真朴自然,通俗易懂。
2、此诗表达了以农民劳苦生活的同情。以当役人早出晚归及家中情形之狼籍来表现农民所遭受的苦难。首联写农人早出晚归,颔联写农人之忙在于公家的差役,正值秋收季节,农人却无暇顾及农事。颈联写秋日霏霏细雨不恤人间苦况,农人屋漏墙敝,也暗示已多日无炊火之举。尾联设问作结,人们哪里得知农民的劳苦倦怠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小题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步 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 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小题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 感情2分,共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概括诗歌意境要先概括意象、再总结意境、最后点明情感。意象主要有“清秋”“夕阳垂地”“悲风”,意境特征是“凄凉”“冷清”“萧条”,情感从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释中的“几时收”“悲”“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可以看出是一种国破之悲。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抒情方式的题目,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首诗应该是“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答题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适当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②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永州乡下。作者当时被贬官后居于永州。②机心是“心思、计谋”的意思,多指应付利害的人事百端。
(1)赏析诗歌第二联中“覆”“唯”在表达上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作者当时处境,分析诗歌尾联所表达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至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这两个字极力表现出了作者经过时所看到的自然界呈现出荒芜景象。
(2)作者说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被贬官后,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夜曲
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小题1:“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这两句诗中连用“纵”“横”“直”三个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形象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女主人公长夜不眠,仰望夜空的景象反映了其内心的愁苦。
小题1:思念的痛苦和眼泪无人能了解,一夜无眠,听着报晓的鸡鸣声只能独自叹息,表达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久出不归的心上人彻夜难眠的孤独、悲愁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处考查“纵”“横”“直”三个动词的作用,时间的流逝反映了其内心的愁苦。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答出因何而“零泪”“叹息”,就是女主人公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