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6 07:39: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颜渊喟然叹曰:“?,钻之弥坚;瞻之在前,?。”《〈论语〉选读》
②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③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④天高地迥,?;兴尽悲来,?。(王勃《滕王阁序》)
⑤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彦《苏幕遮》)


参考答案:
①仰之弥高?忽焉在后
②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③疏林不做美?夕阳古道无人语?
④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⑤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本题解析:第1句要注意“焉”字的准确记忆;第2句注意“顷、茫”这两个字的准确记忆;同时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乎”;第3句注意“做”字的准确记忆;第4句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之”;第⑤句注意“圆”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
午?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
   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
   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
   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
   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意对即可,四点答对两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春晚?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小题1:请简析“杨花”在词中的深层含义。(3分)
小题2:词的上下阙在写景上有什么相同点?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运用象征手法(1分),借杨花表达出作者不攀附权贵的品格(2分)。
小题2:在写景上,都是先写听觉,后写视觉(2分)。上下阕从听觉到视觉,写出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泉①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 ??
(2)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


参考答案:(1)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2)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3)诗人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春日独居
欧阳修
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昧最优。
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
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
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
小题1: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述了在一个春日晴朗、时日变长、花开烂漫的时节,诗人春睡梦美,过着悠闲的居官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清闲、轻松又快乐的外任生活的喜爱。
小题2:对比。首联“众喧”与“独静”对比;颈联“忧”与“乐”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追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解析:这道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能力的试题,答题时要根据诗中词语分析。题目中“独居”二字点明了作者的生活状况;“春日”二字点明了时间。首联写出了作者对“独静”生活的喜爱;颔联中“花烂漫”“睡美”等词写出了作者的悠闲生活。颈联写偶然得闲、忙中偷乐的趣味;尾联写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舍。总结以上内容便可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可抓住“艺术手法”一语,根据诗中词语作答。首联便用了“众喧”和“独静”的对比,颈联又用“忧”与“乐”对比。最后还要答出这样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