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7:47: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小题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的叙述和意象以及注释来分析,从回忆新科进士的开篇两句能看到“久别重逢的喜悦”;从三、四、五句“薄宦”、“十年”和“空负”能看到别贬谪之后宦海沉浮的感慨和无奈;下阕用阆苑、寒日、红树、晚霞来渲染离别在即的愁绪。
小题2:两句诗富有浪漫色彩,诗人由朋友被贬谪之地阆州而联系到神仙阆苑,以乐景写哀情,想象奇特,境界开阔,显得豁达,灵动飘逸。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湘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小题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
?
小题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小题2: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同时抒发人生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小题2: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溪水的清澈透明的。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的特点。(意对即可)
2.词中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寂寥。作者一生力主抗金,但却和者甚寡,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纳兰性德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东风那惜小眉弯。芳草绿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梦见犹难。
小题 1:上片“东风那惜小眉弯”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无情,人生易老,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绵长愁情。(3分)
小题2: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1分)②伤心孤独,(2分)③对心上人的思念。(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简析题可结合着运用的修辞手法,指出其表现的主人公情感即可。“惜”字把“东风”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惜”可理解为“怎么会怜惜”,故形象的体现出主人公的埋怨之意。
小题2: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一词,题干暗示情感的复杂多样,故答题时,要结合着下片的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得出答案。如一个“忆”字,体现的是对往事美好的怀念;“泪”“谁与话春闲”表现出主人公的伤心孤独;“梦”体现出对心上人的思念。把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一诗突出地描写了老渔翁顶风冒雪独钓寒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时深感孤独的情绪。试通过对本诗意境的剖析,揭示它的深层意蕴。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前两句通过写“千山”、“万径”,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而精美的山水画卷。诗句用了“绝”和“灭”等字句,着力渲染了大雪中的净、静,使人读后产生一种寂静凄凉的感觉。后两句与前两句互相衬托,着重写雪中的动。并用“孤”、“独”、“寒”等字句,加强了前两句诗中表现的沉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了老渔翁卓然独立、孤寂无援的处境。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