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意对即可)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1)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2)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
(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沾、彻、陌。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小题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小题2】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1分,任意两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
【小题2】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1分) “睛”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 “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根据“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可以判断什么季节;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本题可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回答。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山寺?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小题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小题1:(3分)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表现了厌世慕隐,佛家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先把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还原到句中解释,再“简要分析”。
小题1: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②。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亦写作“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②同“燃”。
小题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景和人,请就一种手法作具体分析。(3分)
小题2: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这首词却写出了别样的闺情。请作简要阐释。(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1:动静结合的手法。采用动态描写,如“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然”(通“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
示例2: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一句“琼珠碎却圆”中,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位少女此刻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共3分,写出一种手法给1分,结合文本具体赏析给2分。答案不局限于示例)
小题2: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范围宽泛,题干要求就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中的一种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要弄清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选择其中比较好回答的一种加以分析。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就具体表现手法来说,1、上片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触觉(熏风)、嗅觉(水沉烟)综合运用,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2、以声衬静,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3、动静结合,静景动写。“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榴花本是静物,但一个“然”(通“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4、比喻。“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写作特色。题干要求简要阐释苏轼这首写女性的闺情词别于之前同类题材的独特风格,即苏轼词离开了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来写闺情。此词塑造的女主人公,并不是伤春悲秋、多愁善感的女子,从她被棋声惊醒后“玉盆纤手弄清泉”的行动表明,她单纯天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