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8:16: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
③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将进酒》)
⑥五更鼓角声悲壮,?。(杜甫《阁夜》)
⑦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⑧鸟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⑩玉容寂寞泪阑干,?。(白居易《长恨歌》)


参考答案:
①观流水兮潺湲      ②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⑤斗酒十千恣欢谑 ?⑥三峡星河影动摇
⑦芙蓉泣露香兰笑?⑧侵晓窥檐语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⑩梨花一枝春带雨


本题解析:第1句要注意“潺、湲”两字的写法;第2句注意“叶”的准确记忆;第3句注意“文”字的准确记忆;第4句注意注意“事”的准确记忆;第5句注意“恣、谑”这两个字的准确记忆;第8句注意“檐”的准确记忆;第9句注意“鉴”的字形;第10句注意“枝”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技巧。诗人眼耳并用,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意思对即可)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
贺铸[1]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1]贺铸,北宋著名词家,才兼文武,惜一生沉郁下僚。晚年退居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本词当为其时其地所作。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为主。
B.上片“但目送,芳尘去”,是说虽然佳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去,但是自己目送芳尘离去,感觉也十分美妙。
C.“锦瑟华年谁与度?”是说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合自身不得志的遭际。
D.“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回忆和佳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而“彩笔新题断肠句”则表达久等伊人不来,提笔伤痛之情。

小题2:本词下阕末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借景抒情,用生动具体的景物表现了愁思深广、愁绪杂多、闲愁绵绵不断;(2)用丰富而迷离的景致极力铺叙心中的愁绪,营造出迷朦、哀伤的情感氛围;(3)比喻新奇而富有创造性:三个喻体都是暮春和初夏之景,有迟暮之感和“春去也”的寓意。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但目送”中“但”是“仅、只”之义,不可解作“但是”;诗人对此感到遗憾伤感,而并非“美妙”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一名句用了三个比喻,化无形为有形,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伤春之情。答题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比喻的作用,比喻的效果及比喻的新奇。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浪淘沙?秋江?
张炎(南宋)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小题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
(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小题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万里一飞蓬”运用比喻的手法,是说自己有如飘泊不定的蓬草。自己有如万里江山一点微不足道的“飞蓬”,其悲凉心境便不难体会到了。“三两点鸥沙外月”三两只沙鸥正自由自在翱翔,古代文人对自在闲适的沙鸥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用自在闲适的沙鸥,反衬作者的满腹忧愁。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长笛霜空” 在一片寒冷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苦的长笛之声,末句以景作结,写得很是肃爽,营造了凄清的氛围,这笛声正撞击着一位有如飞篷飘萍般游子的心弦。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1分)
2)(4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1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抒胸臆写心境的轻快愉悦,(1分)也通过拟人的修辞(借景抒情手法)赋予青山流水以人的情感,以赏心悦目之景,间接抒发愉快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