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8-08 00:18: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小题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烟波浩淼的沙滩栖息的图景;②练字精美。着一“翻”字,写出了游鱼的自在闲适,着一“鉴”字,描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清澈;着一“点”字,描摹沙洲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③与上句描写水面的平静相呼应,动静结合;④写水中有鱼,汀上有鹭,点面结合,生机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答对①点得1分,其他任意答对两点得3分)
小题2:①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千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2分) ②深化主旨(表达感情)的作用;“但”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深沉思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小题2: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2分)“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2分)
小题1: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2分)尾联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2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意象的作用,“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北返回,为了写人流放途中的凄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本诗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4分)


参考答案:(6分)(1)考查炼字。“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2分)
(2)考查意境。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2分)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⑴上片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⑵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6分)?
?▲?▲?▲?
?


参考答案:(1)(4分)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通过对“少日”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的对比,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2分)。
(2)(6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2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