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 1分,“除” 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故” 1分,“罪” 1分,“为事先之备” 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中,趋:奔赴。
小题2: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③是说方平的评价;⑤是说皇上认可方平的主张。
小题3: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C项,“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不正确。
小题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厉”,操练,“坚”,坚固,“除”,休整,判断句“必……道也”,“这是……的方法”;(2)“故”,缘故,“罪”,治罪,“为事先之备”, 事先进行防备。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 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 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始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宋史·卷四百五十》)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祁阳县,县大治/摄:代理、管理
B、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乘:趁机
C、民始帖然/帖:安定
D、芾杀之以徇/徇:示众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问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他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
(2)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脚一样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
(3)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达到了天子的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先前同列的诸侯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孙宝字子严,颖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①。宝自劾去,忠固还之,心内不平。后署宝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说,何前后不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议大夫。
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姊子,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②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意,诛首恶而已。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
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有诏郡平田予直③,钱有贯一万万以上。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担,赐黄金三十斤。蛮
夷安辑,吏民称之。
【注】①储偫(chǔ zhì):储备、存备之意。②渠率:匪首。③予直:给与报酬。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御史
大夫张忠辟宝为属? 辟:征召
B.何前后不相副也? 副:符合
C.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 坐:获罪
D.遣丞相史按验? 按:依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A.而大夫君以宝为可?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 耳得之而为声
C.言为车骑将军所排?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 且立石于其墓之
门,以旌其所为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孙宝“经明”和“质直”的一组是(B )
A.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 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
B.礼有来学,义无往教? 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
C.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 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
D.道不可诎,身诎何伤? 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按:考察,审查)
小题2:A(A前一“以”:动词,认为。后一“以”:介词,把。B而:均为顺接连词,就。C为:均为表被动的介词,被。D其:均为人称代词,他们。)
小题3:B(A上句写张忠为让儿子在孙宝门下受业而为孙宝提供优良环境,下句写孙宝亲自到盗贼盘踞之所去做劝抚工作。C上句写孙宝申辩自己并非清高的理由,下句写孙宝为了弹劾皇舅所作的查验工作。D上句写孙宝自己受屈是为了维护师道,下句写孙宝在益州的很好声望及授职)
参考译文:
孙宝字子严,颖川鄢陵人。因为通晓经学担任郡中官吏。御史大夫张忠征调孙宝做属官,想让(孙宝)教他儿子经学,另外给(孙宝)安排了一套房子,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孙宝自己辞职离去,张忠再三挽留他,心里面很不舒服。后来,张忠任命孙宝担任主簿,孙宝搬进原来为他准备好的房子,祭祀灶神,要请邻居们做客
。张忠暗中了解(这一情况),觉得孙宝前后行为不可思议,(就)派他的亲信询问孙宝:“先前御史大夫为您准备一套大宅子,您自己辞职离开,想表现您的高尚情操。(这一点我们十分理解。)现在两府高士都(认为)低俗,不愿担任主簿,您接受了这个职务后,(却)搬进了那套房子,而且(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为什么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呢?”孙宝说:“高士不愿担任主簿,可是大夫张大人认为我可以担任,全府上下没有谁说不可以的,那些高士怎能独自高傲呢?前些日子张大人的公子想学文学,却把我调去主动接近(他的公子)。(可是)从道义上讲,只有求学的向老师靠近,没有老师去靠近学生的;师道不能受屈,(学生)自身受屈有什么要紧呢?再说怀才不遇的人没有什么工作不可以做的,何况是主簿一职呢?”张忠听到这番话后,很是惭愧,(就)上书推荐孙宝,说他通晓经书,性情耿直,应该放置在皇帝身边,担任仪郎,升迁为谏议大夫。
鸿嘉年间,广汉一代盗贼群起,孙宝被选调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是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的外甥(姐姐的儿子),软弱不称职。孙宝上任后,亲自进入山谷,晓谕盗贼,希望他们弃恶从善,改邪归正。匪首都可以悔过自新,前来自首,然后回乡种田(再不追究)。
(孙宝)自己弹劾自己违背了朝廷制度(宽容了盗贼),同时上奏坦和扈商(软弱无能,导致盗贼四起),其实是祸乱之首。根据《春秋》的宗旨,首恶者应当受到惩处。扈商也上奏说孙宝宽待的人员当中有人是应该判罪的贼人头目。扈商被依诏逮捕入狱,孙宝由于过失也遭处罚,幸免死罪。益州官民大多称赞孙宝的功绩,可是,他们的言论遭到车骑将军的压制。(后来)皇上又任命孙宝担任冀州刺史,迁为丞相司直。
当时国舅红阳侯王立派人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侵占开发了几百顷田地,其中很有些是百姓租赁少府的山坡湖泽,略作开发,便上书朝廷希望纳归政府管辖。皇上下诏,南郡开荒有功,应付给报酬,算起来可得一亿贯以上。孙宝得知这些情况后,(就)派遣丞相史前去调查,查清了王立和太守之间的勾结,于是上奏弹劾王立和太守李尚(他们)心怀奸诈,欺骗主上,狡猾而不守臣道。李尚(于是)(被)抓进监狱,死掉了。王立虽然没有判罪,后来他哥哥大司马卫将军王商故去时,按顺序应该由王立接任王商的职务,皇上考虑到王立(贪占开荒款)那件事(就跳过他)而让他的弟弟曲阳侯王根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当时)正遇上益州少数民族闹事,巴、蜀两地很不安定。皇上因为孙宝在西州很有威望,就封他做广汉太守,领两千石官禄,并赏赐三千斤黄金给他。当地少数民族(因为他的到来)安定下来冰柜顺了朝廷,(对此)官民(无不)称赞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顗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思过礼——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 )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 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王沈劝羊祜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
(2)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守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