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也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1)夏日大雨将至,石榴花未开全,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苦闷压抑的心情。?
(2)司马诗“地偏”二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而感到愉快和超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
小题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
小题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2分)
小题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1分)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2分)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鉴赏。“西风”“黄叶”“残阳”都是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因此解答时要想到“萧瑟、凄清”这样的术语,同时考虑意象对人物所起的作用,“烘托”这样的术语要用上。
小题2: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评价。答题时应先解释句子的意思,因为题干要求“结合全词”,所以要分上下片来评价这一句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l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l 分)。
【小题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 l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l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l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暗”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暗”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暗”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水护田,自然将水人格化了,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根据句意及渲染的氛围,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先体会“不知春色为谁妍”大意,春色无人赏析,自然是衬托出了农事的繁忙,故为衬托的手法。第二问,可结合着“忙”、农事的“急”来分析农村一片繁忙的动人景象,自然烘托了诗人内心对田园的喜爱之情,也要从对赞美农民的勤劳角度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小题。(6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2分)?
?
(2)请具体赏析本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词人心境的。(4分)?
?
参考答案:(1) “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表现出西湖盎然的热闹景象、侬丽的暮春之景。((写出“乱”的意思1分,点出西湖景色特点给1分)
(2) 上阕描绘的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下阕描绘的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2分)?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