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小题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6分)
小题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拟人)(2分)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1分)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3分)
小题2: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3分)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景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黄菊,听玄蝉。
(2)衰老(衰惫、衰弱、衰颓)。生病(扶病)。
(3)比喻。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纳兰性德 清
尘满疏帘①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②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③。
【注释】
①疏帘:编织稀疏的竹制的窗帘。
②忽傍句:犀奁,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翠翘,即翡翠翘头。
③画桥:饰有彩绘的桥。
【小题1】请指出”青衫泪“此典故出处。(2分)
【小题2】请分析此词的抒情方式及其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琵琶行》
【小题2】一:直接抒情,“惟有恨,转无聊。”二:间接抒情,A 用典抒怀 B 借景抒情(以乐衬悲“可怜宵” “画桥”;以悲衬悲”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
本题解析:
【小题1】针对文学常识复习: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作年未详。词序云:“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可知十月初五日是为其亡妻卢氏之生日。自然这又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以寄哀思。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上片写室内,写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致使通宵不眠,清泪偷弹。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2)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4)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此予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参考答案:(6分)(1)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2)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逝”“卒”“繁”“霜”“孰”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诗,完成小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小题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5分)
小题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提示:
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小题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示: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