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01:01: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题。(选做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而早在百年前,敦煌珍宝多次被劫掠后,世界各国就出现了敦煌研究热潮。“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一直深深刺痛着段文杰的心。毕业后几经波折辗转到达敦煌,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段文杰的临摹方法与张大千不同。张大千的临本,随意性较大,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段文杰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都督夫人礼佛图》,原画中人物表情及衣饰都模糊难辨,临摹难度极大。段文杰反复观察考证洞窟中的供养人图像,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练习,经过四个月才完成了这幅巨型壁画的临摹。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另外《尸毗王本生》、《各国王子举哀图》等复原临摹巨图,都是公认的精品。 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他们将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结合在一起,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洞窟编号法”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今仍在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段文杰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丰富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内容。其间,他还写生创作了上百幅人物山水画。 对敦煌艺术的起源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段文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敦煌艺术是在深厚的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肯定,为后继者打开敦煌石窟艺术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段文杰仍谦虚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1.下列有关段文杰“壁画临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临摹时间跨度长,量大面积广,成为敦煌临摹有史第一人。 B.有别于张大千的临摹方法,段文杰主张临摹要忠实传神,不应有较大的随意性。 C.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是段文杰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 D.因为原图人物、服饰难辨,《都督夫人礼佛图》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练习才完工。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究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340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3.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 ? 4.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 ?
参考答案:1.B 2.D 3.提出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创立了“洞窟编号法”,?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确立了敦煌艺术是中国式佛教艺术的观点。 4.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研究方法:注重实际调查,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研究态度: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改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这个精神的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而在物质的改造开始的时期,更是要紧。因为人类在马克思所谓“前史”的期间,习染恶性很深,物质的改造虽然成功,人心内部的恶,若不剔除净尽,他在新社会新生活里依然还要复萌,这改造的社会组织,终于受他的害,保持不住。 (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小题1:选出对本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A.精神改造运动,是要用人道主义精神改造人心。 B.人心的改造是要充分展示人的本性。 C.精神的改造是要与物质改造相一致的。 D.人心的改造是要消除私有制,把掠夺变为奉献。
| 小题2:不能作为“精神的改造”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尤其在“物质的改造开始时期,更要紧”的理由的一项是 A.因为人类在创史初期,会有许多恶习的产生。 B.物质改造成功,会使人性的本质更为恶劣。 C.如若人心的恶不剔除干净,在新社会还会表现出来。 D.如若人心的恶不剔除干净,新的社会组织就会被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D(原文是“把那侵夺的习惯,改为同劳的习惯”,意为不去夺取,而要共同创造,而非“消除私有制,把掠夺变为奉献”。)? 小题2:B(原文是“物质的改造虽然成功,人心内部的恶”“还要复萌”,并非“使人性的本质更为恶劣”。)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那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 1.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一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洪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 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能达到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1.“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扶伤;一个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2.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肋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以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恶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了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做是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做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专家报告称,一种抗血栓药物的治疗方法有效,且安全程度可以接受,从而使该药物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又近了一步。这种药物是从转基因山羊奶中提取的,这在科学上还是第一次。这种药物名叫Atryn,可治疗那些由于基因异常而容易出现血栓的罕见病例。如果这种药物获得许可,将标志着经科学家人为操控活机体基因获取新型药物、而采用化学物质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出几年,人们将得到治疗一系列人类疾病,包括血友病的类似药物。 Atryn是由位于马萨诸塞州的GTC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该公司改造了山羊的基因,使羊奶中富含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是一种蛋白质,它在人体内发挥天然血液稀释剂的作用。 每5000人中大约有1人体内无法产生足够的抗凝血酶,这使得他们的血管中很容易形成血栓,令人极度痛苦。如果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部或者大脑,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血栓可以抵达胎盘,具有这种异常基因的孕妇流产和死胎的风险非常高。在日常生活中,体内抗凝血酶不足的患者通常学要使用血液稀释剂。这一点不会改变。只有在血栓造成危险特别高的情况下,如患者做手术或者怀孕等的前后短时间内才通过静脉注射使用Atryn。 FDA的科学顾问将召开会议评估Atryn的风险和好处,并就是否给予许多可提供建议。最终决定仍将由FDA做出。FDA做出。FDA女发言人西沃恩?德兰茜说:“这是我们首次就一种源自转基因动物的产品召开顾问委员会会议。”如果这种药物获得许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要求跟踪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这种药物产生抗体。 为了生产这种药物,GTC的科学家将人类抗凝血酶蛋白基因植入山羊的单细胞胚胎。这些胚胎随后被植入代孕山羊的子宫,新出生的羊羔便具有了新的基因特性。具有这些新基因特性山羊的第一代被称为“奠基者”,他们的后代也将同样拥有这些基因特性。母山羊的奶中含有丰富的抗凝血酶,人类要做的只是采集并提纯。GTC的产品来自马萨诸塞州中部的一个农场的200头山羊,这群山羊一天挤奶两次。他们看起来与别的山羊没有什么两样。 到目前为止,抗凝血酶一直采自人类捐献者的血液产品。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血液学家史蒂芬?莫尔认为,从山羊奶中提取抗凝血酶对人类更好。 (摘自《参考消息》2009.1) 小题1:下面有关Atryn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Atryn是一种抗血栓药物,可治疗那些由于基因异常而容易出现血栓的罕见病例 B.Atryn是由GTC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因为治疗方法有效,且安全程度可以接受,将可能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 C.Atryn是从转基因山羊奶中提取的,它标志着经科学家认为操控活机体基因获取新型药物、而非采用化学物质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在科学上还是第一次。 D.治疗血友等一系列人类疾病的类似药物,可能由于Atryn获得许可而得以面世。
|
小题2:下面说法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A.抗凝血酶能够在人体中发挥天然血液稀释剂作用。GTC公司正是通过改造山羊的抗凝血酶开发了Atryn。
B.自身无法产生足够的抗凝血酶的人,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具有这种异常基因的孕妇出现流产和死胎的风险会非常高。
C.通过静脉注射使用Atryn可以代替日常使用的血液稀释剂为体内抗凝血酶不足的患者 降低血栓风险。
D.GTC的科学家将人类抗凝血酶蛋白基因植入山羊的胚胎,再将胚胎植入山羊体内,这样,新出生的羊羔便具有了新的基因特性。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因心血管栓塞患病的人数及多,可见,体内无法产生足够抗凝血酶的人员比例呈
上升趋势。
B.具有新基因特性的山羊的第一代被称为“奠基者”,这种新基因特性能够遗传给后代
C.如果Atryn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将可能进一步推动转基因山羊的养殖,从而进行大
规模药物生产。
参考答案:D.从山羊奶中提取抗凝血酶可能取代原来从人类捐献者的血液产品中提取抗凝血酶。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 (原文“标志着……重大进展”是以“如果这种药物获得许可”为前提的;另:“这在科学上还是第一次”是指“从转基因山羊奶中提取Atryn”。)
小题2:B(A、不是改造了“山羊的抗凝血酶”。 C.Atryn“只有在血栓造成危险的风险特别高的情况下”使用,血液稀释剂为“日常使用”,不能替代。? D.是“植入山羊的单细胞胚胎”。)
小题3:A(心脑血管栓塞疾病病因复杂,并不一定都是因为“体内无法产生足够抗凝血酶”。)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高处的灿烂
关 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③动静结合。
(2)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意对即可)
2.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意对即可)
3.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
②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
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意对即可)
4.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
②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
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