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窃为足下寒心矣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以卿忠谨 C.太子之居春宫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 (4分)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
(2)(6分)① 翻译:防边贼作乱(译作"那"也可)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你不应出行。(3分)赋分:"末"1分,句意2分。
② 翻译: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3分)赋分:"见知"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道歉,致歉
小题1: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介词,为,替;B连词,因为;D连词,于是
小题1:① 句写的是王及善的父亲王君愕;③ 句写的是高宗对王及善的信任;④ 句写的是武则天对王及善的要求。
小题1:偷换主语,原文是说王君愕"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王君愕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而非"王君廓和王君愕"。
小题1:参考译文:
王及善,是汔州邯郸人,父名君愕。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竟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太子住在春宫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太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賜安慰,不久授任佑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谊慎,所以授给卿三品要职。其他若非带人搜索清道保卫不得来到朕的住处,卿佩大橫刀却身在朕的身旁,你知道此官的尊贵吗?,
后来契丹反叛,山东形势不稳,他被起用授任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境逆賊反叛,卿虽有病,可带着妻子儿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达那里,躺在床上为我治理滑州,来隔断逆贼过河之路。" 于是向他咨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治理乱世之策十余道,武则天说:"防边贼作乱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卿不应出行。"于是留在朝中拜授内史.
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突祸陷害良善。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武则天采纳了。
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恃恩宠,每次参加宫内宴会,毫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进奏裁制,武则天说:"卿年事已高,不适合再侍从游宴,只管关中之事就行了。"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武则天不答应。圣暦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岁。停止朝会三天,陪葬乾陵.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
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羽已救赵,当还报 杀已降,为政不平
B.夫为人臣而弑其主 项王嗔目而叱之
C.何苦乃与公挑战 乃自刎
D.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不忍杀之,以赐公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日:“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B
5.(1)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 (2)项羽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B.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C.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B.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C.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D.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4分)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①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游、相与、劳问各1分,大意1分)②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生、得、使、折冲口舌之间,各1分,)③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中国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始:才。“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这句话的意思是昌言应进士科科考试时,我才几岁。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3: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也、焉”,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4:翻译第一句时注意“游”解释为游学,“相与”解释为互相,“劳问”解释为慰问;第二句时注意“生”解释为活着,“得”解释为能够,“使”解释为使者,“折冲口舌之间”根据语境理解为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第三句时注意“所以”解释为方法,“中国”为古今异义,解释为中原。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回忆当时同一群小孩在这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粟给我吃,我们两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进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见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可是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树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这样显赫呢?
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此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胆颤心惊,情不自禁。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群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域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没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名话作为赠言。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序列训练》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