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08 01:26: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请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C.又欲肆其西封——肆:四方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2.请选出对加粗词“然”“若”的意义判断准确的一项(? )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A.(1)(2)不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 3.请选出能体现出烛之武善于外交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请选出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晋、秦两国进兵郑国,在此危急时刻,烛之武自告奋勇,前往秦国军队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夜间蒙面而出前去拜见秦伯,见面就说郑国已经知道要遭灭国的情势,这是在心理上暗示秦国强于郑国。 C.烛之武善于利用挑拨离间之法,搬出晋国不履行诺言出尔反尔的做法,让秦伯认清晋国的面目,为秦国军队撤兵奠定了基础。 D.秦伯与郑国结盟后,子犯请求晋侯攻打秦国,却因此被撤去官职。 5.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攘:窃取 B.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讨厌 C.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笑怨骂 D.今夫天下之人牧——人牧:统治百姓的国君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 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 仲尼曰:“ 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 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的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语:告诉 B.求也退——退:退缩 C.三已之——已:罢免 D.始可与言《诗》已矣——言:说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①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②,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③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④,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啖:给……吃。②穿圹:挖掘坟墓。圹,墓穴。③若:你。④受赇枉法:接受贿赂,歪曲和破坏法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食太牢太牢:祭祀时用羊、猪两牲 B.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争:争论 C.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托 D.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别:离别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②庄王许之 B.①病且死,属其子曰②父且死时 C.①左右争之,以为不可②欲以为相 D.①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②身死而家灭
|
小题3:下列句子中,能展现优孟机智多谋的有哪些?(?)(3分)
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②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
④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善待之。
⑤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⑥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要用葬大夫的礼来葬马,而优孟故意说反话,认为要用葬国君的礼来葬马,由此推理出恶劣后果,使楚王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B.第三自然段中写楚庄王想要厚葬爱马,不近情理地拒谏,表明他是一个昏庸偏执的君主。
C.优孟葬马的办法与葬六畜一样,先设灶,再拿锅,并调以姜、枣、木兰等作料,又拌以米饭,煮熟了可以让人大饱口福。
D.本文记叙了优孟谏楚庄王的两件事,主要用对话方式表现,绘影绘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