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0字左右)(5分)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的局面。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百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120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摘自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题 请从下面的一段话中提取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3分)
此轮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育公平。对于那些农民工子女来说,教育公平的关键不是在哪里读书,而是他们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样质量的教育。这就主要靠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来解决,即靠教育公平来解决。教育公平首先就是城乡关系角度的公平,教育资源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农村教育搞好。
关键词语:?;?;?
4、语言运用题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将序号填入横线处。(2分)
①世世代代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
②一片云,一朵花,一排杨树,漫天的风沙是他们忠实的朋友。
③敦煌,这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西北边陲城市,曾经辉煌,也曾经被遗忘。
④几十年过去改变的是他们的容颜,不变的是他们手中的画笔和永久的坚持。
⑤敦煌见证着这一切,敦煌石窟记载了这一切。
⑥这些敦煌石窟艺术的保卫者,选择这里的原因,是他们心中的理想
5、阅读题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虽然它以记言为主,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形象。孔子会对颜回有才情连连称赞,也会对子贡向百姓推行礼乐“莞尔一笑”,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
B.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受委托来到宁国府理事,她早就盘算清楚了宁国府管理不善的五大病症,因此来到宁国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荣、宁二府的各种事物应酬虽然繁多,却被凤姐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红楼梦》)
C.在一个镇上,有人通过学驴叫的方式企图引出丢失的驴来,因此受到其他镇的人嘲笑,从此结下仇怨。这一天,双方正要为此械斗,桑丘学驴叫,招来一顿狠打,堂·吉诃德为了救助桑丘,也和他们打了起来。(《堂·吉诃德》)
D.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她也因此被当作女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刻,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圣母院的钟楼上,因为那里是世俗法律无权管辖的地方。(《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