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02:43: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特斯?邦威系列休闲服饰,如今已成为我国休闲服饰的领军品牌,总裁周成建说: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让他从此专注于“休闲”服饰产业。
  起初,周成建由于赶订单,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十分劳累,有一天终于扛不住了,操作时将一批西服的袖子全都裁短了一截。这个失误让刚刚还清债务的周成建差点再度背上沉重的债务。“我这人就爱琢磨,干脆将错就错,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别的布料,再将衣服的下摆也裁去一截,补上别的布料。” 就这样,一批早期的休闲风格的服装诞生了。没想到这些“错误”的休闲服装很快就销售一空,周成建因此也名声大震。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2010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 “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人生无处不精彩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本题解析:这一材料作文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进行审题立意:
一: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二: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
三: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光是有质量、有重量的,有湿度、有温度的,有能量、有热量的。你还记得你体验到的各样的目光吗?温暖的、严肃的、沉思的、焦灼的、顿悟的、澄明的、幸福的、狂喜的、悲悯的……你还曾感受过来自历史的、未来的、自然的、宇宙的目光吗?
  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记叙文)
  
  目光
 
  
  “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伤痕……”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沉了一下,那不仅仅是雪啊!
  那年的雪似乎很大,第二天打开家门,一派银妆素裹,这么的诗情画意,周边的一切生灵也在欣喜地享受这片景色吧。
  提着菜篮,我跟着妈妈走进了菜场,白菜上还带着那晶莹的露水,蕃薯上的泥土还舍不得脱落下来……妈妈选好东西,付完钱后,便把战利品递交给我,而我只须把战利品放入铁笼般的菜篮里,然后便悠闲地走着。
  走着走着,一块提示牌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写着:掌握餐桌上的时尚。我笑了笑,跟着妈妈走了进去。
  光线似乎被吸收了许多,眼前的一切都有点黯淡而模糊不清了,突然,一块会动的黑云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上前去:这哪是云啊!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条狗,它通体漆黑,尾巴无力地垂着,但它怎么会忍住不动的呢?
  很快我便发现,它被一个铁笼关着,笼子如此之小,它不得不弯下身子,半蹲在那儿。不知为何,它的眼睛刷到了我这里竟然停了下来,我也看清了它那双忧郁的眼睛:乌黑的眼睛仿佛深不见底,整个人仿佛要陷进去。
  我见它盯着我看,不禁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衣服,才发现它所看之处:我的衬衫上印有一只小狗,它正在追逐一只蝴蝶。当我又将目光转移到它时,竟和它的眼睛对成了一线,突然间,我看到它忧郁的眼中仿佛浮现着一个它欣喜的画面,追逐着……
  我转过头来,看到了一个铁钩,上面挂着一块肉,像在滴血——它难道也会这样吗?
  “呜……”我调头一看,它已趴在那里,一个满脸横肉的人走向了它。突然间,它的眼睛里渗出了两行晶莹的东西,正在流下来,我愕然了。它的目光在无助地寻找着,最终又停到了我身上,当我的目光再次与它对成一线时,我的身体仿佛在被烈火燃烧,我不顾一切地转身就跑,偷偷地瞥了它一眼,又转头继续跑。只听它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喊,我停了下来,停在菜场提示牌旁,望了一眼外面的雪,竟有些模糊的殷红。
  从此我不敢再去那里,因为太多太多的原因,包括日记上的一句话: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
  
  [评析]
  目光与目光的交流,其实就是心与心的交流,而本文的最大亮点正显现于“以目(光)传(心)情”。正是因为“我”的“目光”中传递着一缕悲悯之情,黑狗才会两次把“求救”的目光停留在“我”的身上,“我”也才会读懂黑狗目光中传递出的忧郁、欣喜、惊惧;而当“我”最终无法改变黑狗被宰杀的命运时,“我”悲悯的目光再也不敢正视“黑狗”绝望的目光,只能选择转身回避。尤为出彩的一笔,当属“我”眼中的雪由诗意的“白”变成了模糊的“殷红”,这表面上是人的一种(由暗处到明处的)视觉反应,实则是作者的心在滴血,这就在悲怆的音乐声(开头、结尾引用的歌词)中将作者的悲悯之情推向了高潮。
  
  【佳作展评】(小小说)
  目光
  
  那是一个阴暗的角落,不曾有阳光射进;那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曾有目光停留。那里只有孤独、颓唐。
  教室在教学楼的最底层,每天清晨和傍晚才会有阳光射进。然而教室后门的那个角落似乎被封锁了,从来不会有阳光照耀。那儿有一张非常干净的桌子,要不是上面伏着一个人,你决不会想到这张桌子被用过。
  这个人总穿着一身黑衣,凌乱的头发遮住了双眼,没有人真正看清过他的脸。每天,他的必修课就是睡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没有人管他,他也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永远到达不了那个角落。
  有一天,老师买了一面挂钟,挂钟很漂亮,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这面挂钟上,而他依然在睡觉。
  自从有了这面挂钟,不时有人转过头,以看时间为由,欣赏一下它流线式的造型。
  一次,下课铃快响了,他醒过来,刚一抬头,恰好遇到了一束温暖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一连好几节课,他都遇到了这束目光,他开始觉得奇怪了,但内心更多的是欢喜。
  第二天,他按时出现在角落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他的桌子上不再是空荡荡的,而多了一支笔、一本书。随后的几天,他依然每节课都看到那束有意蕴的目光,他桌子上的东西也在不断地增多。
  尽管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却仍然有一个人不停地动手记着笔记。他不再是一身单衣,身后多了只书包,这一变化也吸引了老师注意的目光,老师讲课时偶尔也会朝他那里望上一眼。
  又到考试了,班里的另一位学生被老师严厉斥责——因为取代了他最后一名的位置,但老师更加惊喜他的进步。全班同学刷地转头,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那个角落的他一身白衣,脸刷地红了。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那一束目光让我找到了温暖与自信,我不应该自暴自弃,我一定要努力,直到有一天,我可以坦然接受那一束目光……
  其实,那束目光不是投向他的,而是在看他上方的那面挂钟。
  也许,只需一个不经意的目光,便可使一个人发生巨变。
  
  [评析]
本文的妙处凝结于一个“转”字。第一次“转”,是从“无”(目光)到“有”(目光)。这一“转”促成了他的“五变”——桌上东西从干净到不断增多、身上从单衣到背上书包、着装从黑衣到白衣、必修课从睡觉到记笔记、成绩从最后一名到进步,这就将“目光”带给“他”的“温暖与自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二次“转”,是从“有”(意)到“无”(意)。这一“转”不仅使情节带上了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况味,而且使文章的主旨臻至一个峭拔的高度——一个不经意的目光,便可使一个人发生巨变;若是一个经意的目光,则更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本题解析:
对文题“目光”必须作出如下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层面是“目光”中所见到的人、事、景、物。第二层面是“目光”中所传递的情愫。第三层面是“目光”中所承载的意蕴。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作者对其钻透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不仅如此,“目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一是自己观察外部世界的目光,二是外界观察自己的目光,三是自己与外界双向交流的目光。不同的方向折射出观察者洞察世态人情、社会万象的不同理念。“目光”这一文题若要写好,不仅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能明眸善睐;而且需要你有一颗“慧心”,能烛照世相。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必须注明所选的文体。?


参考答案: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 学生必须明确选定的文体,强调文体特征鲜明。凡 不合文体要求的,应判为42分以下。
2、 基准分:47分;偏题:42分以下;离题:35分以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