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玉露凋伤枫树林”一句中“凋伤”一词绝佳,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诗景与情结合尤佳,请你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秋风玉露本无情,可“凋伤”一词赋予这些景物以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
(2)身处异地,菊花又开了,秋天到了,让人伤感落泪。在这种情景下,故园的菊花也该开了吧?前一句写景是为后一句抒情服务的。(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2分);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3分)
小题1: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2分),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2分),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通过边城、烽火等可知是战地,秋到、暮云则加重了边地的悲凉气氛。答题的关键点:“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通过边城、烽火等可知是战地,秋到、暮云则加重了边地的悲凉气氛。答题的关键点:“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小题1:“幽”是这首诗的“诗眼”,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幽”字写景抒情的。(6分)
答:?
?
?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表现的是作者凄凉的心境,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结合这首诗简要说明(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二句总写“境幽”。三、四句写“物幽”: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白欧,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五、六句写“人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七、八句写“已幽”:自己只求过上太平无虞的生活。整首诗紧紧扣住一个“幽”字,由总写而分写,由写物到写人,由别人到自己,将环境之幽和人情之幽表现得十分鲜明。
小题2:我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凄凉的心境。这首诗前六句把清雅恬静的生活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但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处更何求”,忽转凄婉,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作者并没能真正释情,吃的用的都是老朋友供的,自己一生的事业难道就走到这步田地?看到千疮百孔的世界和苍老的自己,又怎能不惆怅满怀?从这一句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无比的惆怅。
本题解析:
小题1: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5分,若答“表现的是作者闲适的心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案一:“长”是永远、长久之意(释义),诗人愿意永远长醉不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析),从侧面表现了羁旅流离的痛苦(作用)。
答案二:“畏”是害怕之意(释义),该句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钟声一响,朋友便又要就此分别(解析),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凄楚之情(作用)。
小题2:(6分风吹枝头,惊动了乌鹊,反衬出夜色的沉寂;秋虫悲鸣表现出夜晚的凄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身世漂泊、宦海沉浮的孤苦与悲凉,故人相逢又将别的伤感。
本题解析:
小题1:在诗的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解答时要按释义+解析+作用的思路来答题。
小题2:诗的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描写写秋天夜晚的沉寂与凄凉,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既指使“暗鹊”“惊”,“寒虫”“泣”,也指自己“惊”“泣”。两句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
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小题1: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无尽相思之情。(1分)“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以致泪如雨下。(1分,大意对即可)孤独寂寞之情。(1分)“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2:拟人。(1分)此句把东风写得像人一样,不理解女主人公的怨愁。(1分)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忍受的孤独相思之情。(1分)比喻。(1分)“落花”喻指女主人公。(1分)指女主人公备受摧残的情状。(1分)用典。(1分)琵琶怨,指汉代乌孙公主用琵琶表怨情之事。(1分)这是借汉代乌孙公主表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1分)
(正确答出任一种修辞都可,答出两种及以上修辞手法的只按第一种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词因情设景,情景交炼:西湖春色美,离人春怨深,因此“一春不识西湖面”。摇管寄情泪和雨,意长笺短;溟濛的春雨,与迷惘的春思;琐碎的雨声与烦乱的心绪;梁燕的相伴与人的孤寂;落红阵阵与琵琶流怨,这些景与情都交融无间。作者写人,重在摄神,仅疏疏几笔,便勾勒出了动态、揭示了心理、渲染了坏境,使其人的灵动、满纸的凄愁,呼之欲出。
小题2: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