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小题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
?
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小题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题中观点,也可以不同意题中观点。但是无论是否同意题中观点,都要讲明自己的理由,理由从文本出发。如果同意,可以从结构角度来谈。如果不同意,可以从内容角度来谈。
点评:本题比较新颖,虽然本题是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是题干并没有直接考查,而是从旁人的观点出发,含蓄地表达了命题意图,这是经常用到的命题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死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
点评: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种题实际上难度加大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意对即可)
(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
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抒发了? 的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对春光流恋和惜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参考答案:(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2)以动写静,反衬?(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本题解析:
(1)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石泉远逾响”,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也反衬出夜的静谧。而环境的静谧正是作者内心深处寂寞的表现。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显然,作者用寒月、重露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所以,整首诗歌就是用凄清冷寂的意境表现作者寂寞、孤独和愁苦的感情。
(2)一般的,在诗歌中,写有声响的物象都是为了衬托环境的寂静,极少的也表现一种自然的活力。
(3)首联写自己夜不能寐,定然是愁绪满怀;从尾联看,他无法诉说自己的寂寞,表现的正是别人不了解,不理解的情怀;从注释看,作者此时被贬蛮荒之地,当然寂寞无聊。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参考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2)羽扇纶巾(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落英缤纷(6)宠辱偕忘(7)落霞与孤鹜齐飞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此题依据新发布的四川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命制。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初中有33个篇(段),高中有26个篇(段)。大致为0.55:0.45,考虑到初中内容毕竟忘记得多,只考查了三个(第(3)(5)(6)小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