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元 曲先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接着又描绘了萧瑟清凉的秋色;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2)“瘦”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形的峭削,展现了萧瑟的暮秋景色,从而表达了内心的惋惜和凄凉。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此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1)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作喻,自唐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王昌龄在此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情怀?(2分)
(2)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数》)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请具体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种表达技巧的。(4分)
参考答案:(1)表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洛阳亲友真挚的深情。(2)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弧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小题2】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手法2分,作用2分)
【小题3】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意欲归隐对仕途又欲罢难休的无奈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也可以说是变相的默写,都属于学生记忆范围内的,比较简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这一联以景传情,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谒金门
南宋?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小题1:上片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燕子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拟人(1分)。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却闷闷不语,因为旧巢无觅,作者也借燕子表达了人无归处的悲凉凄怆之感(或答:流浪他乡的悲凉之感)。(分析1分,结论1分)
小题2:1、对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的同情(1分);2、对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不思抗敌、沉溺于酒色歌舞的讽刺与指责(2分)。(若答“在国危民难之时的愁苦心情,拳拳爱国之心”可得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清人沈得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
参考答案:
选择一字分析的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出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