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
(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
(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书不尽言,?。(《周易·系辞上》)
(7)沧浪之水清兮,?。(屈原《渔父》)
(8)今夕为何夕,?。(袁凯《客中除夕》)
参考答案:(1)不以其道得之?(2)霓为衣兮风为马?(3)花近高楼伤客心?
(4)何事苦淹留?(5)八百里分麾下炙?(6)言不尽意?
(7)可以濯吾缨?(8)他乡说故乡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考点。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和意境优美的佳句。考查形式是填空。考生们备考时应注意名篇中的非名句和非名篇中的名句。本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霓”“兮”“淹”“麾”“意”“濯”“缨”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答:??
小题2: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2分)见“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犹壮。临“秋风”,反觉“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2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将诗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诗人虽然远在天涯,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2分)
小题2: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2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题干中列出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并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在解答时,可概括其所写之景,再分析其情。只不过在分析其景的过程中要注意,景由几个意象构成,其意象本身就包含着诗人情愫。所以这里面的景情关系,可从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之情,二是由几个意象构成的景所表达之情。
小题2:对“老马识途”典故所表达的诗人情怀的理解,要结合诗中的诗句来把握。“落日心犹壮”“不必取途”,都可以看出,诗人老当益壮,想为国家效力情怀;写景,目的是为了抒情。这里诗人写情,是借景来抒情。
点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题型常用简答,也可用填空。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简答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80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
诗中的鸟执着地热爱土地,它同情这土地上被蹂躏的人民,痛恨日寇的暴行,深情地礼赞人民的抗日斗争,热切期盼胜利的到来。死后也要将自己的身躯奉献给土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必拘泥于此答案)
本题解析:以“鸟”自比,把诗人的歌唱比喻为鸟的鸣叫,一般说来都是取诗人热烈而欢乐的歌唱,像鸟的欢快的鸣叫那样,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只有诗人在饱含着深情的时候,才会像喜鹊、像画眉那样,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涌起热烈而深沉的绵绵情思。但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歌唱却不同于那种欢快与高昂的鸣叫,而带着一种时代的沉重:“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脱口而出写下的这两行诗句,直接地道出了自己要为祖国歌唱的诚挚的感情,固然表现出了诗人以诗为歌的热烈的感情,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呢?这正表达了诗人郁积在心底的沉痛的心情,因为有着深重的痛苦,他的喉咙才会嘶哑,所以,在诗的开头,便已经为全诗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基调和沉重的氛围,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了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痛楚。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友人归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身,冥冥烟树林。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有气节的诗人。宋亡后,自称“孤臣”,住在苏州一个庙里,坚持不出来做官,连坐卧的方向都不朝着北面。
【小题1】颔联写到“落花”“酒”“月”等意象,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小题2】颈联表现了友人和诗人怎样的节操?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①一②题。
渔家傲·塞下秋来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下列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参考答案:
①A②C
本题解析:
(应解释为: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 (应是表现将军和征夫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