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延昌年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像在冀州一样威猛。
(2)后来(郦道元)被任命为御史中尉。郦道元向来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句“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大意可知,故事:旧例,先例。所以选D。
小题2: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②表现郦道元重视兴办教育;⑤指打仗取得胜利;⑥表明皇上对其重用。所以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状告前任刺史……执法严酷”表述不正确,应是状告郦道元。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为”、“为政”、“如”、“除”、“素”、“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艰难之际,流寓于四方,避地北海,遂为营丘人。父祖以儒学吏事闻于时。家世中衰,至成犹能以儒道自业。善属文,气调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售,唯以自娱于其间耳。
故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此也。笔力因是大进。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以推之。尝有显人孙氏知成善画得名,故贻书招之。成得书且愤且叹曰:“自古四民不相杂处,吾本儒生,虽游心艺事,然适意而已,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研吮丹粉而与画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却其使不应。孙忿之,阴以贿厚原营丘之仕相知者,冀其宛转以术取之也。不逾时而果得数图以归。未几成随郡计赴春官较艺,而孙氏卑辞厚礼复招之,既不获已,至孙馆,成乃见前之画,张于谒舍中。成作色振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晚年好游江湖间,终于淮阳逆旅。子觉以经术知名,践历馆阁。孙宥尝为天章阁待制,君京,故出金帛以购成之所画甚多,悉归而藏之。自成殁后名益著,其画益难得,故学成者皆摹仿成所画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庶几乱真,可以欺世,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议所同焉。或云又兼善画龙水,亦奇绝也。但所长在于山水之间,故不称云。
(选自《宣和画谱》,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偶:遇,遇时
B.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名:称名字
C.而成漫不省也漫:怠慢
D.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议所同焉信: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以推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十有一月耳
C.但所长在于山水之间,故不称云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成本是唐朝皇族后代,家道中落,还能以儒家道德自守,文章写得不同凡响,磊落有大志,不屑于结交权贵,才纵情于诗酒和画画之中。
B.李成画山水如同唐诗人孟郊鸣唱于诗歌,像书法家张旭颠倒狂放纵飘逸于狂草。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都必定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人。
C.李成以善画得名,当时的王公贵戚很多都想用高价购买他的画,但他却认为自己画画是为了个人身心自娱,不是用来赚钱谋利,所以不理会他们求购的恳请。
D.李成死后,他的画更加难得,有些人摹仿他的画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甚至可以蒙蔽世人,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画的爱慕和认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漫:全
小题2:A? A虽:即使;虽然。B 而:顺接,来;顺接,来。C故:因此;因此。D为:被;被。
小题3:A?放意于诗酒、画画是“因才命不偶”,非为“不屑于结交权贵”
参考译文:
李成,字咸熙。他的祖辈是唐朝的皇族,在五代艰难之际,流寓四方,迁地北海以避灾祸,于是成为营丘人。父亲与祖父以儒学吏事闻名于当时。家道中落,到李成时还能以儒家的道德原则自守。善写文章,气韵才调不同凡响,而磊落有大志。因才能与命运不遇时,就纵情于诗酒之中,又寄情于绘画,画技精妙,开始不是求得出售,唯以自娱于其中罢了。
所以他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的形状,一切都吐自胸中,而写之于笔下。如盂郊的鸣放于诗歌,张旭颠狂放纵飘逸于草书,无往而不如此哩。他笔力因此大进。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以至于不称他的名字而叫“李营丘”呢。然而即使号称是善于褒贬的画家,也无不尊敬而推崇他。曾有知名人士孙氏闻知李成善画有名,因此派使致信邀请他。李成得信且愤且仅道:“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不相杂处,我本儒生,虽留心艺事,然宽心而己,哪能让人束缚于帝王外戚宅第,研墨调丹粉而与画史闲人同列呀?这就是戴逵砸破琴拒绝王公贵戚们的原因了。”他拒绝来人的邀请。孙怨恨李成,暗地用重金贿赂营丘在做官的知心朋友,希望他辗转用计赚取到他的画。未过多久就果然赚得数幅画而归。不久李成随郡上的官员赴礼部竞争技艺,而孙氏卑谦厚礼再次邀请他,等到不得己,才到孙氏客舍,李成就看见他以前作的画张挂在客舍中。李成变了脸色指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都致书送钱恳切请求画者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李成全不理会。
李成晚年喜游山玩水,死在淮阳客舍。儿子李觉以经学知名,任职馆阁。孙李宥曾做天章阁待制、京师长官,因此出金帛以购买李成的画非常多,尽心会集而收藏起来。自李成死后,他的名气更大,他的画更难得到,所以学李成的都摹仿李成所画的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几乎乱真,可以欺骗世人,但不到之处,终被行家辨别出来。只有名声的不可掩盖而使人爱慕他如此,确实是人们所认同的。有人说他又兼善画龙画水,也非常奇妙。但他的长处在山水画上,所以不称许他的画龙画水的画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①所异。弱冠,选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征拜黄门侍郎,寻迁吏部侍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视事三年,齐永明二年,入为侍中,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和理称。天监元年迁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②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③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卒,时年五十四。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节选自《梁书·王志传》)
【注】①中表:这里指与姑母、姨母、舅父的子女。②姑:丈夫的母亲。③愍:通“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至中书侍郎?迁:升官
B、所讼地遂为闲田? ?讼:打官司
C、及居京尹,便怀止足 ?居:居住
D、因多谢病,简通宾客?谢:推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多谢病,简通宾客?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在选以和理称?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待之如初?②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D、①志知而不问?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志“清谨有恩惠”的一组是(? )?
①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
②为政清静,去烦苛
③既葬而无以还之?
④愍其义,以俸钱偿焉
⑤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
⑥专覆其过而称其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志审理郡民张倪、吴庆争田一案,最终以双方谦让结束,表现了王志的德施政措施对老百姓的感化作用。?
B、王志怀有仁爱之心。京城有一位寡妇,没有儿辈,婆婆死了之后,她借债安葬,结果没办法偿还,王志用自己的俸禄帮助她渡过难关。?
C、王志一是不想在仕途超过前任谢庄,二是因有病想断绝与宾客的交往,因而怀有隐退之心。
D、在王志的禀性和声望的影响下,他的兄弟子侄都为人纯朴忠实谦让平和,他被当时的人誉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B
5、(1)东阳郡监狱有十多个重囚犯,冬至日都被王志打发回家过节,过完节后犯人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人没有按规定时间返回,狱官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王治。
? (2)与他交往的客人,他专门掩饰他们的过错而称颂他们的优点。(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日:“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出白《宋史》,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老乞归就养不赂者以赂者丧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其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而去吾尝跛而望矣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 )
①归为母寿,候立堂下?②温叟恶其名不取
③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④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
⑤令府吏封署而去?⑥视西舍封识宛然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3分)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
⑴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⑵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
⑶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苦苦地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
本题解析:
小题1:就:动词,到某地去。
小题2:A.以,因为,介词。B.给、替,介词;谋划、制定,动词。C. 那些,代词;其中,代词。D. 连词,顺承关系;连词,修饰关系。
小题3:①是他的孝顺,③遵礼法,④皇帝所为。
小题4:“官复原职”于文无据。
小题5:第一句,注意“仕”“居”“荣”三个词的译法;第二句,三个分句,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第三句,四个分句,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
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
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温叟受命后,回家为母亲祝寿,在堂下站着等候。不久听见音乐声,两个青衣人举箱走出庭堂,向温叟献上紫袍、缣衣,他的母亲让人卷开帘帷见温叟说:“这是你父亲在宫中时内库赏赐的。”温叟跪拜接受时流出了眼泪,退到开影堂列祭,用文章告祭。
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
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
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叟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即使是大热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见。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温叟。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命里官人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