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静 |
参考答案:
小题:
.B
小题:
C
小题:
D
小题:
(1)张堪听说后,赶紧前往拜见了吴汉。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的计策。
(2)(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乐意为他所用。
(3)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下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tesoon
小题:
本文突出表现了张堪清廉不贪的个人品质。
本题解析:
小题:
到,前往)
小题:
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B,代词,代张堪;语气词,也作兼词讲。C,时间副词,已经,或“……以后”。D,连词,因而;介词,在。)
小题:
错在“乘坐的辕车断折,显露出来的全是粗布被囊而已”,原文说的是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小题:
小题:
(解答本题,应结合全文始终,紧扣“个人品质”理解分析。大意如此即可)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讲信用(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有一次,匈奴凭借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紧接着他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拜樊显为鱼復县长吏。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钟》高尔基原苏联《项脊轩志》归有光清代
B.《猎人日记》屠格涅夫俄国《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现代
C.《野草》鲁迅现代《登泰山记》李健吾现代
D.《盂加拉风光》秦牧现代《欧游杂记》朱自清现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的归有光是明代人。C项中的《登泰山记》是清代人姚鼐的作品。D项中的《孟加拉风光》是印度泰戈尔的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1)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2)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无冥冥之志者______________
②无赫赫之功________________
③事两君者不容_______________
④淑人君子,其仪一兮____________
⑤心如结兮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的意思
? ②显著盛大的样子
?③侍奉
?④善;仪态
?⑤凝结在一起
2.(1)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
? (2)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3.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
4.故君子结于一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6分,共18分)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令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
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贼攻之不下。初禄山陷河洛,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皆城孤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贼将尹子奇攻围经年。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人心终不离变。
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完:修整。
B.会贼来攻城会:正好,恰巧。
C.贼伤夷大半夷:铲平,消除。
D.子奇义其言义:认为……合乎道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练兵以拒逆党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夫赵强而燕弱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巡忠义的一组是(?)
①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②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③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④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⑤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之乱时,身为睢阳太守的张巡起兵讨贼,一心为国,深受皇帝欣赏,被授予中丞御史,是一代死节名臣。
B.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百姓誓死不从,引张巡、贾贲入城。张巡在雍丘北面修建堡垒,坚决守战。
C.张巡在人“危窘”时“必倾财以恤之”,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体现了他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D.至德二年十月,尹子奇攻克雍丘,张巡被俘,尹子奇先对他态度粗鲁,后被他忠义之言感动,但在众人的劝谏下,但最终还是杀害了张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夷:创伤。
小题2:为:表被动。A.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B.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工具,用来……。D.而:表承接关系;表并列关系。
小题3:②不体现他的忠义。③表现南霁云的义行。
小题4:A项睢阳太守改为真源令;B项 修建堡垒的是安禄山;C项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为局势所迫,并非残暴。
译文:张巡,蒲州河东人。他的兄长叫张晓,开元年中,担任监察御史。兄弟俩都凭借文才德行而闻名。张巡聪慧有才干,考中进士,多次凭借书判拔萃及第。天宝年间,调任清河县令。有美好的名声,重视义气崇尚志气节操,(只要)有人把危急窘困的情况告诉他,他一定倾尽财物救济他。
安禄山叛乱时,张巡担任真源县令。他劝说谯郡太守,让他修整城池,招募百姓,形成抵御叛贼的局势。当时吴王李祗是灵昌太守,遵奉诏令纠集率领河南各郡的兵马,训练军队来抵抗叛军,济南太守李随担任他的副手。张巡与单父尉贾贲各自招募豪杰,一同起兵。
当时雍丘县令令狐潮想举城投降叛军,百姓官吏一百多人不听从命令,令狐潮把他们全部双手反绑,按倒在地,准备杀了他们。恰逢叛军来攻打雍丘,令狐潮急忙出城交接,那些双手反绑的人解开绳子,关闭城门拒纳令狐潮,同时召贾贲入城。贾贲与张巡率领部下进入雍丘,杀死令狐潮的妻子儿女,据城自守。吴王李祗按照制度授予贾贲监察御史之职。几天后,叛军又来攻打城池,贾贲出城迎战而死,张巡于是合并贾贲的部下继续守城。令狐潮带着敌军将领李廷望围攻数月,敌军伤亡大半。安禄山就在雍丘县北营建杞州城,修筑堡垒来断绝张巡运粮草的通道,从这以后雍丘城与外界隔绝。这样又相持了几个月,敌人的气焰越来越嚣张,雍丘城中更加困乏。
当时许远为睢阳太守,与城父县令姚摐一起守睢阳城,安史叛军久攻不下。起初安禄山攻陷河洛地区,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都孤立无援。薛愿守了一年颍川城被攻陷,许叔冀守了一年弃城而走,只有许远坚守睢阳城。贼将尹子奇围攻已历一年。张巡认为雍丘是个小邑,储备不足,大兵压境,必定难以长期坚守,于是集结士兵布阵诈降,时在唐至德二年正月。唐玄宗听说了为他们壮威,授予张巡主客郎中兼任御史中丞。尹子奇围攻已久,城中粮尽,以至人们被迫换子而食,劈开尸骨生火为炊,人心惶惶,张巡怕发生变故。于是张巡献出他的爱妾,当着三军的面杀掉,以飨士兵。张巡对将士们曰:“各位将士为国家戮力同心坚守孤城,心无二意,长年缺粮,而忠义不减。我张巡不能自己割下肉给你们吃,怎能看到危急情况而怜惜一个妇人呢。”众将士听后都泪如雨下,不忍心吃肉,张巡强令他们吃。又遍搜城中妇女;吃尽后,又以男人中的老者小孩为继,所吃的人口两三万,人心终究没有改变。
当时贺兰进明重兵把守临淮,于是张巡派手下南霁云连夜从城墙用绳子吊下,向贺兰进明求助。荷兰进明天天与部将摆宴饮酒作乐,没有出兵的意思。南霁云哭着哀告说:“我们城强敌压境,重重包围长达半年,弹尽粮绝,无计可施。刚被围的时候,城中还有几万人,现在妇女老幼,几乎都要吃完了,张中丞杀死他自己的爱妾给将士吃,如今活着的人,不超过几千,我们城中的人,已经成为叛军的口中之物。不过睢阳城被攻破,就会危及临淮,皮毛相依,理当出兵援助。我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恭敬地乞求救兵,认为大夫能够深切体念他人的危难,有求必应,怎么能自求安逸舒适,全无救济他人之心?忠臣义士的所作所为,难道应该如此吗!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的托付,那就让我咬断一根手指,留给你,以表明我的诚心,回城复命。”南霁云从临淮回到睢阳,用绳子吊入城内。睢阳城中将士兵知道救援不能到来,恸哭好几日。
至德二年十月,睢阳城陷入敌手。张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均被叛军俘虏。张巡神气慷慨,每次与敌军决战,都大呼誓师,眼裂流血,咬碎牙齿。城将陷落时,张巡向西再拜,说:“臣智勇都尽,不能阻击强敌,守卫孤城。臣即使作鬼,也要作厉鬼与贼誓不两立,以报答明主之恩。”等到城陷,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你每战眦裂,咬碎牙齿,为什么这样呢?”张巡说:“我想气吞叛贼,只是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戳开张巡的嘴,看到他的牙齿,剩下不过两三颗而已。张巡大骂道:“我为皇上忠义而死。你依附叛贼,如同猪狗,怎么能够长久呢!”尹子奇认为张巡很讲忠义,想优待他,左右的人都说:“这是个恪守忠义的人,必定不会为我们效力。况且他向来深得士卒之心,千万不能久留。”当天,张巡与姚摐、霁云同时被杀害,只有许远被押送洛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