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0:17: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暮去朝来颜色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失向来之烟霞/凄凄不似向前
D.世间行乐亦如此/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毋妄言矣族:一族人
B.又不肯学竟:努力,加倍
C.以故事得已故事:旧例
D.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壁垒

小题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梁父楚将项燕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B.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身死国灭,天下笑
C.梁召故所知豪吏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梁籍俱观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在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后来有一人没被任用找到他,他就说出了让大家信服的理由。
B.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
C.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D.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现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4分)
?
(2)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⑵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族,动词,族灭,灭族。B项,竟,最终,终了。C项,壁,军营。
点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就是;当时或当地。B项,均表被动,被。C项,于是,就;才。D项,连词,和;介词,同,跟。
点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在高中阶段,要以课本为依托,认真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从各选项来看,几处断句主要涉及句子的主语问题。而对句子主语(名词)的识别,是断句的重要手法之一,可根据文意来确定。这个语段的意思是说,到楚军攻击秦军时,那些诸侯军的将领都躲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没有不是用一个来抵挡十个,楚兵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颤栗恐惧。与是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营之门时,没有谁不是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这样就可作出判断了。
点评:文言断句,抓住语段中的名词是断句的重要环节。因为名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如果能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在其前或后断开了。本题中所给的语段,几处断句主要涉及主语的问题,几个错误的选项,主要是没有把握好句子的主语。
小题4:试题分析:B项“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错,是项羽的叔父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是无中生有。C项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的说法错误,而是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可以取代秦始皇项梁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D项,“渡过黄河”错,应是渡过漳河。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要采取回文查对的方法,即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小句要注意翻译好“益”与“畏”这两个词:益,增加;畏,担心。第二句要注意这几个词的翻译:裨将,副将;徇,巡行;下,占领。
点评: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也要把握句子的语境。一方面,在所给的文言句子中,常有关键词语成为句子中翻译的难点和重点,而这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也是要根据上下语境来推断。另一方面,句子的翻译也要把握句子句式,如省略句也要根据上下文来推定。
附:翻译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于是规谏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沛公、项羽离开外黄去攻打陈留,陈留坚守,攻不下来。沛公和项羽一块儿商量说:“现在项梁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卒都很恐惧。”就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撤退。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县。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
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同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后营,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移檄购光武?购:悬赏捉拿
B.发兵攻拔邯郸?拔:攻取
c乃闭营坚壁?壁:驻扎
D.方飨士作倡乐?飨:犒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A.?死者脱衣以敛之?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伤者躬亲以养之?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客兵远来,粮食不足?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方飨士作倡乐?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
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
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
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
赫,屡受封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2)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3)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参考答案:
1.C
2.B
3.C


本题解析:
1(C中的“壁”应作“军营”讲;“驻扎”也是其常用义项之一,如《史记。魏公子列传》
中之“魏王恐,使人出晋鄙,留军壁邺”即为“驻扎”之意。)
2(A中后一句是写王霸作战英勇;C中前一句是写王霸与其部下分析敌兵的现状;D中后一句是写王霸处变不惊。)
3(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4.(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1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分;“屈”,使……屈服,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写《史记》,不单是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为了“成一家之言”。
B.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C.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区别是:近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不固定,古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固定。
D.《荷马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不固定,近体诗的行数、字数和用韵固定。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古文观止》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其 审 音 辨 字 无 不 精 切 而 确 当 批 阅 数 过 觉 向 时 之 所 阙 如 者
【小题2】文中“付诸梨枣”的近义词是( )(1分)
A.付之丙丁
B.付之厥如
C.付梓
D.梨园弟子
【小题3】序言中,作者认为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何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小题4】《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他的文赋代表作还有     ,     


参考答案:
【小题1】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
【小题2】C
【小题3】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
【小题4】《子虚赋》《上林赋》等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句中“而”连接“精切”和“确当”,用“无不”双重否定修饰,所以“无不精切而确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句,题中要求限三处,答案就明显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付诸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A项“付之丙丁”是指用火烧掉;B项“付之厥如”是指欠缺本应具有之物;C项“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D项“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根据文意推断,只有C项“付梓”恰当。
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
【小题3】本题需对全段内容进行分析,找准写“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一句中“以此”表明意义所在,全句意思是“用《古文观止》来规范儿童的启蒙教育,帮助后世的教学,它的意义难道会小吗?”可以此概括为“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这类题涉及到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的扩展,特别要注意对篇目和学术上特定称谓等的理解和识记。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