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0:17: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③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④家见《书》⑤疏义⑥,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⑦,始得《易》⑧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⑨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 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內: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 (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3)身体而力践之 (4)吾心独无主乎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小题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2、单选题 【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
3、阅读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
长幼
之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3分)
(3)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京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③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④,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⑤,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王(wàng):通“旺”,盛。④咿唔:形容读书的声音。⑤浮大白:满饮洒。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梢乱云,竹影蔽日——蔽:遮挡。
B.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和:唱和。
C.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味:情趣。
D.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勉:勤勉。
2.下列语句分成四组,全部是作者认为程原迩文章清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同王象斗读书于此 ②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③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④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 ⑤饶于韵而远于趣,人于正而出于奇 ⑥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之处写程原迩读书的环境清幽,是为了展示程原迩不同俗流的品格,为下文做铺垫。
B.“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一句并非多余,因为作者认为:文章要借灵于湖山,更要借助于朋友。
C.作者反对足不出户、独学无友,强调游赏名山大川、接触高人雅士,对文学创作有重要作用。
D.结尾写山水之景,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要“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往 往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小题2: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2分)
小题3: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