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8-09 20:24: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70分)
“英雄不问出处”。作为人,蕴涵了一种豪迈与英武;作为用人,则提供了开阔与大气的选择;而作为社会,更彰显了一种包容与豁达。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英雄不问出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励志鼓励人积极进取, 英雄不问出处,就是说对于英雄任何人都可以,不应该计较他来自什么样的地方,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 完全是以他个人的作为贡献成就为一个英雄.?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举些名人的例子,从出身到成就.从而激励自己也可以.凡事不可以太计较自身的条件.后天的努力是很重要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话题 -------- 友善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阅读材料后,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写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领会话题的精神。话题材料以寓言的形式,通过风与太阳的对比,揭示了“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的道理,写作中最好也能体现出这样一组对比,即不仅诠释“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等作比较。2、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谈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须友善相待;也可以从小处落笔,谈善待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还可以换个切入点,写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3、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除了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或发挥想象,编写童话、寓言、小剧本等。
说友善
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
——题记
什么是友善?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样,他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材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小女孩善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怎样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
一次友善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人的一生!其实,温和与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也曾真切地感受过。
有一次,我在推自行车时,没有注意到路边的行人,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太太的裤子给扯了个大口子。我一时不知所措,只能一个劲地道歉。我该怎么办呢?我本以为这次我将难以脱身了。
我摸着口袋里的钱,希望那仅剩的30元能解决问题。我抬起头,刚想说出“赔钱给你”,不料老太太淡淡地对我一笑:“看看,我都老糊涂了,走路也没当心,小姑娘,别在意,别在意啊。”我顿时愣在那儿,眼看着老太太转过身,渐渐走远了……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推自行车时先看看旁边是否有人的习惯,因为那淡淡的一笑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友善是什么呢?我想说,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朋友,请奉献你的友善,那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爱的储蓄;它让你和你身边的人感情更纯真,也让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点评]本文作者结合阅读所得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阐明了友善能滋润美德生成和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道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生活中有无数的美好,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段美丽的往事,一处亮丽的风景,无疑不是美好的;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就存于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请自选角度,以“美好”为话题表达自己对美好与美德的认知。


参考答案:
  浪花一朵朵
  无数次,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我影印太阳的光芒环顾周围的人与景,总会在心里激起几朵小浪花。阳光把我的心照得透亮,让我容不下一点污渍。唯有美丽的浪花时起时伏。
  一
  在畏惧中,考试铃声还是不客气地打响了。我收起书本,把书包放到讲台上,然后一动不动地等着监考老师的到来。心慌的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转头看其他人,才猛然发现自己忘了带文具。
  没有文具,怎么答题?我紧张地叫出了声。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掉进了深渊,抓不到一根救命草。
  “你没带笔?”陌生的声音,陌生的面孔。之后旁边递过一支笔,接着后面送来一个橡皮,然后又传来一把尺……
  我望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他们用小小的划桨在我的心中荡起一朵晶莹的浪花,除了在心中道谢,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二
  暑假时,我在亲戚家玩,一玩就是十来天。
  在我吹着冷气看无趣的电视节目时,二爹叫我接电话,妈妈打来的。
  “这几天还玩得开心吧!”
  “嗯。”
  “你那边热不热?”
  “有空调呢!”
  “妈妈好想你呀。唉,等你上高中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那我怎么熬啊,真担心你……”
  我的眼前浮现出妈妈的影子,为我担心,为我牵挂的样子,这几天我差点把父母的面容和关爱给丢了,觉得特别内疚。我轻声说了句:
  “妈妈,我也想你。”
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回家做个好梦。下晚自习后,我和同学相伴回家,月光清凉地抚摸我们疲惫的脸,觉得好惬意。月光伴着我们走,走啊走……
  “你们常一起回家吧?”
  我们转过头一看,连忙回应:“陈老师好!”
  陈老师笑盈盈地说:“来,送你们几个果冻。”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她就把果冻塞进我们手里。“儿童节快乐!”我看到老师可爱的笑脸。
  六一儿童节?好怀念的节日。老师竟然会记住这样一个节日。
  陈老师像个孩子,平日总爱跟我们闲聊。她又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年轻可爱的语文老师。
  “天黑,回家要注意安全哦!”老师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到前头。
  老师的话总能使我们心情愉快,像一朵美丽的浪花。
  四
  留意四周的一切,我收集着数不清的浪花,然后,我怀着这份美好往前走,微笑着走……
  
  老师点评:
  1、拟题美。可说是比喻,可说是歌名借用,恰当地扣住“美好”话题。
  2、组合美。全文采取片断组合的方式结构文章,三个片断各有侧重:一则表现同学之谊;二则表现母女亲情;三则表现师生和谐。这是一组“美好”的镜头组合。
  3、语言美。美在简约,不论是文章首尾的呼应与切题,还是主体部分的人物对话,都做到锤炼语言,节省文字。
  
  夕阳红
  □张颖
  一个秋风吹过的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一放学便径直上了堤,准备去江边疯一个下午。
  此时正值深秋之际,堤上还有几朵小黄花,隐在枯草间,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堤下有一大片乱石堆,经过多年打磨,可还是有些硌脚,要是一下没踩稳,摔着了,准能磕出几块或青或紫的淤伤,不过能顺利“过关”,倒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江水已经隐退了,沙滩渐渐露出它光滑的肌肤,踩上去一定软软的,别有一番风味……好美的风景,好美的江南。
  我们在熟悉的哨所旁停下。
  那间哨所很简陋,不过我们教室一般大小。以前来这儿玩,常看见一些老人进进出出,可今天却没有人,于是我们将自行车推到了屋檐下,上好锁,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留下了张字条。
  做完这一切,我们如释重负,终于放心地在江边度过了初三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可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却发现自行车竟不翼而飞了。哨所的门依旧紧闭着。在寸时寸金的初三,我不知道没了自行车会浪费我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解释这个因为贪玩造成的过失。我无助地坐在堤上不敢回家,直到同伴叫来奶奶……我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江对岸的夕阳,真是残阳如血啊!
  自从丢了自行车,我再也没去过那沙滩、那大堤、那哨所。直到两个星期后,溪灿急冲冲地跑来找我。
  “车,车找到了。”
  “什么?怎么可能,别跟我开这种玩笑。”
  “不信,跟我来。”
  她说完便拉着我往那个我发誓再也不去了的堤上跑,突然我看见——那间哨所门上醒目地贴着我那天

  留下的字条,门口站着一脸慈祥的老伯。
  “老伯,我,我……。”
  “小朋友,有事吗?”
  “两个星期前,我和同学……”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叙述了一遍。
  “你的自行车是什么型号,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吗?”老伯盘问着。
  “二四的,深蓝色,特征嘛,对了,车笼头上一个编号3012。” “原来真是你的自行车,那天我出去做事回来拿东西看见门口有一辆自行车,这堤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怕有谁动了歪心思给推走了。于是把它推进去了,后来等我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过了几天一直 没有人来找,我只好把车上的那张纸条贴在门上,希望它的主人能看到,想不到还真让你们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车就在这儿。”
  “老伯,谢谢您!”……哎呀,刚才走得太急,忘带钥匙了,现在车正被锁卡着。唉,这台自行车还真伤脑筋。
  “怎么了?”
  “我,忘带钥匙了。”
  “那不如我用三轮车送你们一程吧。”
  于是,老伯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和那台久违的自行车,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
  老师点评:
  什么是美德?美德在哪里?本文通过一则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事表现“美德在于人情,人情见于细节”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开掘和形象的塑造以夕阳为背景衬托,使本文显得意境优美。“夕阳下,老伯一身灿烂。”我们感受的是老人美好的心灵、高大鲜明的形象。


本题解析:这个话题显示两个层次,两大主题,两个方向。一是对美好的感受,它可以是美好的景致,可以是美
好的情感、还可是美好的心灵,写作时重在“感性”的描写。二是对美德的理解,它是美好的深层境界,如话题所述: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勇担责任、宽容大度等等,写作时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这个话题既有统一又有侧重,可谓“情”与“理”的融合,大有文章可作。
  
  选题一:
  生活中美好的情:纤细温柔的母爱,深沉无言的父爱,细小厚重的师爱,纯洁朴实的友谊,懵懂难忘的初恋,远在千里的牵挂,近在咫尺的问候……
  生活中美好的事:那困境中的相互援手;那成长途中的独自披荆斩棘;那学业之余的苦中求乐;那考试卷上的鲜红满分……
  生活中美好的景:近到菁菁校园,远到名山胜地,小到风景一隅,大到全貌尽览。
  
  选题二:
  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内容:诚信、尊重、宽容、助人、孝敬、谦让、勤劳勇敢、保护环境、见义勇为、主张正义、拾金不昧、承担责任等都是美德。生活中美好的人,他们或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或有一对美丽的双眼,或有一双勤劳的大手……都是我们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4.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您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儿子说:“您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靠自己,不能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儿子,孩子踌躇再三,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愤懑和仇恨。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父亲抚摸着儿子的头,柔声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9月25日晚,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门前广场,一身白衣体型偏胖的中年男子在舞台上深情款款地演唱着《我的中国心》,台下是近万名前来捧场的当地群众,演唱者不是香港歌手张明敏,而是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舞台背景上“一路慈善一路歌——陈光标走进毕节新慈善联欢会”的字样表明了此次演出的目的。
  哈尔滨新闻网讯?“孩子,终于找到你了,谢谢你救了我老伴的命。”2011年12月28日上午,69岁的王玉勤大娘在女婿陪同下来到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处,她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那天不肯留下姓名的高个小伙子。“是你帮我拨打的120,我们全家半个月来一直在找你,就想亲口道声谢。”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