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09 20:48: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小题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小题2: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孝、弟;道生(3分,一处1分。)
小题1:孔子强调“笃于亲”,认为君子如果厚待亲族,老百姓就会按仁德来行动。(1分)因为行孝悌是厚待亲族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有子、孔子把孝悌当作实践仁德的根本之道。(1分)希望能由亲情生发出仁爱之心,并推而广之,使人们懂得忠君敬上,进而“泛爱众”,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学生用原文词句找出孔子的观点。本段文字谈论的是孝弟,这些都是本,本立,则道生。因其给出了三分,所以选三个词即可。
小题1:孔子把孝亲与仁结合了起来。题目要求我们结合现实找出这个观点的论据。答案比较灵活,切入点为孝亲的人为仁义的人,这样的人亲己亲人,有爱心。
【参考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在上位者若能厚其亲属,民众便会兴起于仁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日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②甃(zhòu):用砖砌。③迟(qǐ):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伞盖,不为枕也——障:屏障
B.石皆黝润,亦有采也——文:花纹
C.礼经以礼文佛,不则矣——野:民间
D.有四松焉,形神飞——堰:同“偃”,仰面倒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描写翠微山自然、人文景物特点的一组是(? )
①忽然慕小,感慨慕高
②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
③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④山之整有泉,日龙泉,澄澄然渟其间
⑤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⑥有四松焉,形堰神飞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游记,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深通世故,显得新鲜活泼,亲切有趣。
B.作者借翠微山刻画了清朝一类在朝廷居官不高不低,为人通融方便,对权贵不附不违,情操雅俗适度的士大夫形象。
C.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构思独特而巧妙妥帖,传神见情而手法高妙,抒情、说理不着一字议论,尽以写景表现,
D.文章末段写翠微山四松“肃”、“直”、“天地间不可无是松”,意谓翠微四松的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它和西山既分离又相互连接,不想成为主峰,又耻于依附西山。
  (2)寺外有一块石碑,碑文语言清丽平和,是康熙时期的文人撰写的。
  (3)邓尉山的松树潇洒,翠微山的松树肃穆;邓尉山的松树古朴怪异而洒脱,翠微山的松树古朴而率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娶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叉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娶(xī):嬉戏。②瘗(yì):埋藏。③窭(jù):贫穷。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少——加:增加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兵而走——曳:拖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